首頁> 綜合 > > 正文

            地質報國,我在邊疆“生根”

            2022-10-31 05:36:02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資料圖)

            【一線講述·感召與激勵】

            地質報國,我在邊疆“生根”

            講述人:新疆地礦局地質礦產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成守德

            我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區域地質調查隊員,肩負著黨的囑托和人民的希望來到廣袤邊疆。地質報國的理想信念指引我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艱巨的任務。

            1955年,我被分配到原地質部中蘇合作第十三大隊,參與了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大規模地質普查。1957年開始,我獨立承擔區域地質調查任務。那年夏天,我前往西昆侖山的一處山峰進行地質調查。騎馬過一處陡坡時,馬一失蹄滑下了山谷,我及時跳下馬,撿回一條命。可沒有了馬,我只能一步步走向山脊,完成調查任務返回營地時已是半夜。

            茫茫昆侖山,高山融雪匯成的葉爾羌河水勢多變,總是攔住我們前行的道路。一次工作結束返回營地時,早上還清澈平緩的河水已經變成了滾滾洪流。眼看天色漸晚,我只能策馬下水,剛至河心,馬就被洪水卷來的巨石拍倒,我也被洪流卷走,腿被滾石砸傷。好不容易才一瘸一拐地回到營地,找隊醫處理傷口。休息一周后,我又回到了地質調查隊伍中。

            1978年,我調入新疆地礦局地礦研究所,從事基礎地質研究。1986年后,我參加了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重點項目,完成多個專題研究,近二十年來又參加了中歐亞八國聯合編圖及中哈合作等有關課題和新疆大地構造(相)圖的編制。70多歲時,我還深入考察了哈薩克斯坦的著名礦山。81歲時,完成了“中亞地殼發展演化與主要礦產成礦規律”專著的編寫及出版。

            這些年來,不少人問我:地質工作這樣艱苦,你不后悔嗎?我覺得,人總要有理想信念,只要心中裝著黨和人民,到哪里都能生根發芽。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趙秋麗、李志臣、張勝、李慧、夏靜、張銳、王斯敏?光明日報通訊員?魏海勇、陳鑫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31日?07版)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