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的喙為何如此靈巧 我科學家探索鳥類頭骨演化奧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技前沿】
光明日報北京12月8日電(記者齊芳)現生鳥類雖然沒有“手”,但具有極其靈敏的喙,能夠取代“手”完成大量精細的動作。研究認為,這是由于現生鳥類具有頭骨可動性——其頭部的部分骨骼能夠發生相互獨立的運動。但是鳥類的始祖恐龍并不具備這樣奇特的構造,那么,演化是從何時開始的?又是怎樣發生的呢?
近日,自然指數期刊eLife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敏、托馬斯、周忠和及其合作者關于早期鳥類頭骨演化的論文,通過高精度三維掃描和復原,揭示了中生代鳥類頭骨保留了大量主龍類的原始特征,呈現出模塊化的演化。
王敏介紹,鳥類和部分有鱗類的頭骨可動性主要依賴分布于吻部的屈撓帶和兩個骨骼通道得以實現:由方骨—方顴骨—顴骨—上頜形成的“側面通道”和由方骨—翼骨—腭骨—犁骨在腭面構成的“腭面通道”。簡單說來,隨著方骨的前、后轉動,這兩個通道上的骨骼通過可動關節發生位移,就像傳送帶一樣完成嘴巴的張開和閉合。而這兩個“通道”在鳥類的祖先——非鳥類恐龍中并不具備,“長期以來受化石保存和研究手段的限制,頭骨主要區域的形態功能,特別是上述通路在鳥類演化歷史中是如何變化的并不清楚”。
研究中,團隊利用高精度CT對此前他們發現的中生代反鳥類雅尾鹓鶵的頭骨進行三維復原,重建了幾乎所有頭骨骨骼的立體形態,包括構成頭骨可動性通道的骨骼。
研究結果顯示,鹓鶵保留了典型的主龍類雙顳弓的顳區結構,限制了顴骨的前后移動,說明其“側面通道”并未形成。其腭骨則顯示出進步的特征,如缺失顴骨突,從而不再是獸腳類恐龍抑或始祖鳥那樣的四射型。研究人員利用幾何形態測量的方法追溯腭骨在恐龍—鳥類演化過程中的形態變化,提出顴骨突的缺失是鳥類腭骨形態“現代化”的第一步。王敏說:“相較于顳區和腭區的‘保守’,鹓鶵的其他頭骨形態都呈現出典型的、進步的鳥類特征,說明頭骨不同部位的演化速度是非均一的。這樣原始和進步的形態特征同時出現,就是典型的鑲嵌演化。”
周忠和認為,以鹓鶵為代表的反鳥類是中生代鳥類演化最成功的一個類群,他們保留了原始的非可動性頭骨,“說明在鳥類演化歷程上,這一形態功能特征和多樣性演化之間的相互促進關系,是發生在反鳥類從鳥類主干上分開之后的”。周忠和說:“反鳥類雖然曾分布全球,但都消失在白堊紀末期的大滅絕事件中,而具有可動性頭骨的今鳥型類則存活下來,并在新生代快速演化并形成所有現代鳥類。這表明,是頭骨可動性增加了個體在面臨極端選擇壓力時的適應性?!?/p>
《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09日?11版)
標簽:
- 01 全球快看點丨乘聯會:11月乘用車銷量164.9萬輛 同比下降9.2%
- 02 自游家NV無法交付 網友:“車生”短暫
- 03 環球微速訊:戰“疫”基層故事|“最大限度為老年人接種疫苗提供便利”——廣州社區構筑健康屏障故事
- 04 全球觀速訊丨退役軍人“熱血”接力,救護90歲“上甘嶺老兵”
- 05 【國際漫評】又創紀錄了
- 06 配股對股價的影響是什么?配股前的股價還會漲嗎?配股之后股票跌得多嗎?
- 07 什么是轉配股?轉配股是什么意思?配股后多久可以交易?
- 08 環球焦點!五菱晴空:有了快充,每年養車比宏光MINIEV貴3百值么?
- 09 【環球報資訊】年底打算買車預算10萬左右,等海鷗上市還是選二手海豚?
- 010 今日熱門!引光前行,讓光簇擁著光,什么是皇冠“有品格的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