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時訊:我科學家構建出新型人工碳晶體
(相關資料圖)
光明日報合肥1月12日凌晨電(記者丁一鳴、通訊員王敏)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朱彥武教授研究團隊通過對富勒烯C60分子晶體進行電荷注入,在常壓條件下構建了C60聚合物晶體以及長程有序多孔碳晶體,并實現了其克量級制備。1月12日凌晨,該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
碳是自然界最常見的元素之一,碳原子之間通過不同排列方式,能夠形成多種結構,比如我們熟悉的石墨、金剛石和無定型碳,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近年來,富勒烯、納米碳管、石墨烯和石墨炔等新型碳材料的發現和發展,得到了廣泛關注,并引發研究熱潮。“如果我們可以在一個晶體結構中引入納米單元,例如用富勒烯、石墨烯等作為基本結構單元代替普通晶體中的原子,像搭積木一樣‘搭建’出新型碳材料,可能會發掘更多新奇性質,發揮更大應用潛力。”朱彥武說。
此前,對于制備這類新型碳材料,研究人員要么是利用高溫高壓等極限條件,要么是采用紫外光、電子束輻照等微觀處理技術,但其產率較低、產物不純,阻礙了人們對該類材料的性質與應用進行更深入探索。
在此次研究中,朱彥武團隊創造性地使用氮化鋰對富勒烯C60分子晶體進行電荷注入,并在溫和溫度下進行熱處理,最終得到大量的C60聚合物晶體以及長程有序多孔碳晶體。
值得注意的是,團隊通過基于機器學習和神經網絡勢函數的結構搜索結果進一步表明,長程有序多孔碳基晶體代表了一大類從富勒烯分子晶體到石墨類碳晶體轉變過程中的亞穩態晶體結構。
“這里的長程有序多孔碳晶體,微觀上具有多孔特征但完整保留了晶體的宏觀周期性,是一類新的人工碳晶體,未來可能在能量存儲、離子篩分、負載催化等領域具有潛在應用。電荷注入技術也為構建這類碳基晶體材料提供了一種搭積木式的制備技術,有望成為在原子級精度上調控晶體結構的新手段。”朱彥武介紹。
《自然》審稿人稱:“論文中給出的結果令人信服,對晶體學和材料科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光明日報》( 2023年01月12日?08版)
標簽:  
- 01 資訊推薦:2023美國“前景黯淡”:民眾對12個領域持負面看法
- 02 當前熱文:第六期全國“公安楷模”群像:以忠誠書寫榮光
- 03 天天視點!較2021年成長10%,蘭博基尼去年到底賣多好?
- 04 全球消息!雙馬達入門版Model Y美國搶先上市,多少錢?
- 05 15萬買4座電動側滑門MPV,孕婦也能開,極狐考拉值得等嗎?
- 06 每日聚焦:轉子引擎確定重生,馬自達公布使用的車款
- 07 日產Z跑車變身SUV,這車可不是盜版
- 08 環球熱門:福特公布2022年美國成績單 | 汽車商業評論
- 09 天天即時:續航超400km 噴粉之后的比亞迪海豚還值不值得買
- 010 去年悄悄超過長城,奇瑞從哪賣出了123萬年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