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看:土鄉饃饃幸福年
【新春走基層】
光明日報記者 萬瑪加 王雯靜 光明日報通訊員 巴迎桂
臨近春節,又到了魏國香家做年饃的日子。
(資料圖片)
魏國香所在的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林川鄉倉家村是個典型的土族村落,每年臘月里做年饃是這里的傳統民間習俗。
“這蒸饃一家人干不了,得鄉親們幫忙啊!”魏國香樂呵呵地說,天蒙蒙亮,左鄰右舍和親戚們就陸陸續續來了,和面的、發面的、起面的、揉面的,分工明確。
“做這個饃也是見功夫的,一般人干不了,來的都是行家里手。”倉家村黨支部書記賈愛軍介紹,面得反復揉至表面光潔如玉才行,接下來手揪面劑子,團揉至圓形,再用刀、剪、梳、筷等工具配合手部精細地捏、搓、拉、卷、點、壓,動作得利落,心靈手也得巧。
說話間第一屜饃饃出籠了。一場忙碌的年饃制作年俗活動也拉開了倉家村新春的序幕。
“做了年饃這年味兒就濃烈了,這習俗在我們土族人家世代相傳,成為人們迎新春過大年的重要內容之一。”賈愛軍說。
一到臘月,土族城鄉群眾家家戶戶都會做年饃,麥香四溢、各式各樣的年饃饃承載了人們的美好幸福生活,也寓意著人們祈愿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飽含著土族人家心中那份難以割舍的濃濃鄉愁。
幾輪蒸制的年饃出籠后,魏國香家的爐饃灶臺前又熱鬧起來,土族阿姑們圍坐在一塊兒做起了焜爐饃饃。
一會兒工夫,圓形的生胚就做好了。做好的生胚還要進行二次醒發,醒發后的年饃要按序擺放到抹了油的灶臺里,烤15分鐘就可以出爐。“焜爐饃饃必須是當年的麥子,面要磨得精細才好吃呢。”魏國香說。
吳朝滿是倉家村烤饃的好把式,一直圍坐在爐子前把握著火力,在他的幾番操作下,15分鐘,一爐金黃色的饃饃就出現在眾人面前,咬上一口,唇齒留香。
“家里自制的烤爐是當年爺爺傳下來的。每家大概要做300多個饃饃,自己吃一些,給親戚朋友送一些,吃了年饃才叫過年啊。”吳朝滿說。
“一碗面、一瓢水、一雙手、一爐火”就能做出香味撲鼻的年饃。蒸饃炸饃爐饃的當間,大家伙聊著一年的營生,一幅濃濃的人間煙火圖呈現在土鄉大地上。
《光明日報》( 2023年01月29日?02版)
標簽: 新春走基層
- 01 春節假期,山東公安出動警力51.9萬余人(次)確保社會安全穩定
- 02 前沿資訊!我國新能源汽車連續8年銷量全球第一,專家對未來增速各持己見
- 03 精彩看點:《難忘今宵》出新,經典何以永恒
- 04 天天要聞:多地疾控提醒:這些人暫緩出行和返崗
- 05 焦點信息:20余年候鳥式育種:北疆麥田守望者的種子夢
- 06 天天簡訊:沖!工程動起來,創新熱起來,早春搶出來
- 07 新春新愿:努力向前 共創美好未來
- 08 焦點要聞:“中國經濟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 09 環球觀速訊丨兔年開工首日全國大部雨雪“休假” 中東部明顯回暖
- 010 世界滾動:長安UNI-V插電混動版車型,如果真是14.89萬元起售,肯定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