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北京時間”入駐中國空間站
(資料圖片)
【人才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李潔 張哲浩
2022年10月31日15時37分,夢天實驗艙載著高精度時頻實驗柜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
高精度時頻實驗柜是中國空間站中最復雜的實驗柜,由13臺單機組成,其中包含全球首臺空間光鐘、全球首臺空間超窄線寬激光器、全球首臺空間飛秒光梳、全球首套具有微波和激光雙鏈路的低軌航天器天地時間頻率比對系統等。高精度時頻實驗柜將是世界上最高精度的空間時間頻率產生和運行系統。
在成為國家授時中心夢天實驗艙高精度時頻科學實驗系統副總師之前,常宏等一批青年科學家帶隊用10年時間打造出了第一臺地面鍶光鐘。從地面實驗室光鐘裝置到空間光鐘,需要面對更多從未想過的困難。
項目初期,空間光鐘只是一個概念。在地面實驗室里,世界上只有4個國家研制出原理樣機,還都沒有實現連續運行。此外,實驗室原理樣機的體積達20多立方米,而空間站只能提供不到1立方米的空間。這不僅要求體積縮小,還要經受住火箭發射時的強大力學沖擊,以及適應空間站的振動條件和溫度變化。這些環境因素以及光鐘在軌飛越不同地域引起的磁場波動,都將影響光鐘的精度。
為了實現小型化、高可靠、高性能的空間光鐘,面對沒有經驗參考和元器件國外禁運的情況,國家授時中心主任張首剛和常宏一起,帶領團隊把“充分體現國家意志,有效滿足國家需求,代表國家最高水平”貫徹到項目實施全過程。7年間,國家授時中心科研人員與時間賽跑,同寂寞為伴,反復設計,多次測試,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讓“北京時間”成功入駐中國空間站。
《光明日報》( 2023年03月26日?07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