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 正文

            世界新資訊:感受祁連山自然之美

            2023-05-16 05:44:57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記者手記】


            【資料圖】

            光明日報記者 王雯靜 萬瑪加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李春劍

            2100多年前,少年將軍霍去病率軍進擊河西,大敗匈奴,匈奴人唱著“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悲歌黯然離開豐饒的祁連山牧場,漢王朝的版圖上從此多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暮春時節,記者從青海西寧出發,一路西行,門源、祁連、張掖、敦煌……從祁連山南麓到北麓,沉浸體驗祁連山自然之美。

            國家公園建設如何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出發前我們心中預設的問題,隨著采訪的深入,一切似乎有了答案。

            這一路,巍峨的高山被皚皚白雪覆蓋,望之如堆瓊壘玉。驅車行駛其中,高聳的云杉,成片的圓柏,野兔在林中穿梭,旱獺頻頻閃現,還有環頸雉、藍馬雞時不時出來“遛彎”,每次和這些小生靈“偶遇”,都會引起我們的一陣歡呼。這無疑是祁連山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最好例證。

            這一路,“與濕地握手,和生態相擁”“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牧民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提高了”是管護員們共同的感受。這也說明,“保護祁連山,守護母親山”已成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每個人的行動自覺。

            這一路,我們驚嘆于國家公園建設的智慧化水平。與青陽溝女子管護隊一同巡護時,她們的手機終端實時播報巡護時長和里程,輕輕一點便可上傳巡護日志。在大數據中心,管護員們的終端數據匯聚于此,祁連山國家公園的資源監管、巡護管理、生態保護等信息一目了然。

            這一路,我們時常被感動——

            我們感動于管護隊員們的堅守,他們常年與大山相伴,硫磺溝管護站站長鄭偉國提到最多的就是“任何人都不能破壞生態環境、傷害野生動植物”。

            我們感動于孩子們稚嫩的眼神,當老師要求繪制“你心目中的祁連山”時,冰川、河流、草原、濕地躍然紙上,雪豹、白唇鹿、旱獺等野生動物栩栩如生。正如孩子們所說,“我們生活在祁連山的山腳下,我們就是祁連山的小主人,我們要保護我們所愛的祁連山!”

            …………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祁連山慷慨地為我們這些久居城市的客人獻上數不清的美景盛宴,將我們重新糅進大自然的懷抱。期待更多的人走進祁連山,在山林間聆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樂章。

            《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16日?05版)

            標簽:

            上一篇:我國將從六方面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環球觀察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