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 正文

            攻堅克難 “世紀握手”澤關中

            2023-06-19 05:45:30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攻堅克難 “世紀握手”澤關中

            講述人:全國勞動模范、引漢濟渭黃金峽分公司副經理?李元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地處陜西省漢中市洋縣境內漢江干流上的引漢濟渭工程——黃金峽水利樞紐施工現場,上百名工人正在為下閘蓄水做最后的準備。我也帶著團隊抓緊安裝電站、泵站的機電設備,并精心修建過壩魚道。

            這條“生態魚道”全長1908米,將來漢江干流里的魚兒可以通過這條魚道洄游產卵。為了減少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引漢濟渭工程在河道中建立魚巢,讓魚兒們有足夠的空間“開枝散葉”。同時,高標準建設黃金峽魚類增殖站,每年可放流65萬尾魚苗進入庫區。

            從李家峽、小灣、金安橋、功果橋、黃登到引漢濟渭工程,我先后參與了十多項國家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引漢濟渭秦嶺輸水隧洞是連接漢江渭河的紐帶,也是引漢濟渭調水工程的重難點,強巖爆、突涌水、高溫高濕等疊加發生的地質災害,讓我至今難忘。

            為破解相關難題,我們技術團隊建立了BIM智能管理平臺,運用超前地質預測預報技術,實現對施工隧道微震活動的連續監測分析和地質預報,有效降低了巖爆、涌水對人員和設備的危害。

            2022年2月22日,歷經15年艱難建設,隧洞全線貫通。今年“五一”前夕,隧洞內部襯砌工作全面完成,漢水越秦嶺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引漢濟渭是長江與黃河的一次“世紀握手”。工程建成后,漢江水將惠澤西安、咸陽、渭南、楊凌4個重點城市,渭河兩岸11個中小城市,以及西咸新區的5個新城和西安渭北工業園區。

            接下來,我會用好勞模創新工作室這個平臺,推進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讓更多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張勝、陳晨、吳春燕、唐一歌、常河、周仕興、王斯敏?光明日報通訊員?豐瑤、覃菲茵)

            《光明日報》( 2023年06月19日?07版)

            標簽:

            上一篇:環球關注:高溫來襲,兒童應注意中暑、胃腸道疾病等健康問題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