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葉飄香思先賢
(相關資料圖)
【過端午?寄真情】
光明日報宜昌6月22日電(記者張銳?通訊員徐棟)農歷五月初五,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的新華廣場,人頭攢動,粽艾飄香。端午市集上,男女老幼包粽子、射五毒、點朱砂、系五彩、制香囊。
“你把兩片箬葉背靠背地捏在手里,稍微錯開一點,然后對折箬葉,再窩一窩,就折出了一個下面尖上面大的圓錐形粽洞,這時就可以放上糯米了。”被里三層外三層地圍著的廚師王艾平,一邊講解一邊雙手翻飛。
“填好米后,再拍上幾拍壓實了,接著把箬葉一翻折,蓋上糯米,收上邊,立馬用棉繩橫著豎著繞上幾回,纏上線頭,一個粽子就包好了。”20多年前來宜昌第一回吃本地粽子的王艾平,如今早已成為包粽子的好手,“教會更多人包粽子,讓端午文化更好地傳承”。
南北朝梁代宗懔《荊楚歲時記》載:夏至節日,食粽。梁代吳均《續齊諧記》明確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
三峽大學教授、屈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彭紅衛介紹,在屈原故里有一首關于粽子的民謠十分精妙:“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潔白,半世熬煎。”十六個字,就把屈原的個性、清白節操和悲劇命運都概括出來了。
屈原自沉汨羅已經2300年了。從竹子到箬葉,從筒粽到三角粽、四角粽,粽子的形式在變,但慎終追遠、禮敬先賢的精神內核始終未變。
彭紅衛說,包粽子、吃粽子,體現了中華民族在農耕文明時代對物質生活的講究與追求,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對像屈原等一批具有鮮明個性、偉大情懷先賢的追思與緬懷。
《光明日報》( 2023年06月23日?01版)
標簽:
- 01 天翼云盤資源搜索引擎(天翼云盤搜索引擎)
- 02 古詩有哪些詠柳的詩句 詠柳的詩句有哪些
- 03 亂套了?美國首都進入緊急狀態,拜登放狠話,俄羅斯:不是我干的|全球速遞
- 04 中國鄉村“現象級”體育賽事頻現
- 05 環球觀熱點:2023“夢想大篷車小紅書號素養教育中原行”落幕
- 06 全球熱頭條丨遠赴清溪文學宴 一睹鄉村盛世顏 長沙理工大學文新師生開展來益游學活動
- 07 環球熱點!聯合國報告:今年第一季度中印出口亮眼 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積極反彈
- 08 【播資訊】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位重返12米線
- 09 龍舟競渡正端午 長三角龍舟邀請賽在金山山陽鎮舉行_當前消息
- 010 英國前潛艇指揮官:泰坦號缺乏空氣凈化設備,救援行動恐耗時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