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 正文

            就業信息不夠及時、不夠精準——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彌合就業信息鴻溝

            2023-08-01 05:43:40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資料圖)

            【教師說】

            作者:吳堂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生就業指導處處長)

            我們在畢業生中做過調研:就業中最大的難點是什么?很多畢業生認為是就業信息不夠及時、不夠精準。怎樣彌合就業信息鴻溝?如何更加精準地把信息推送到學生手上?需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來助陣。

            我們利用云就業平臺把每一條就業信息直接推送至每一位畢業生,只要你關注了平臺,手機就會收到自動提醒。有同學考研失敗后關注了平臺,發現每天都有數條信息發到手機,對他們幫助很大:只需點開找尋自己需要的信息加以分析,比起自己網絡搜索方便多了。

            “因為信息不對稱,用人單位找不到優秀的畢業生,畢業生又找不到心儀的工作。”這是很多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煩惱。我們利用大數據技術,把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與學生的求職意愿自動匹配,只要是進入了系統的崗位信息,系統都會通過關鍵字采取模糊的或者精確搜索的方式,把信息定向推送給需要的學生,同時系統會把學生簡歷依據相同的規則推送給用人單位。

            不同職位有不同的需求,對簡歷和面試表現的要求都不一樣。我們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學生開設簡歷門診和面試門診,提升學生求職成功率。系統收集了數千份優秀求職簡歷,只要上傳自己的簡歷,系統就會利用大數據分析簡歷的優缺點,提出改進建議,讓每一份簡歷更具說服力。進入面試環節后,學生可以在平臺上進行模擬,平臺會根據崗位素質要求,提出在職場禮儀、自我介紹、面試答辯等方面的不足之處,學生可以根據提示反復演練直至系統好評,再到面試現場就會不慌不亂,有的放矢。

            我們每天到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利用就業駕駛艙功能研判信息、解決問題。就業駕駛艙就像飛機、高鐵駕駛室一樣,可以看到用人單位需求、畢業生意愿以及二者的契合度,通過系統行為軌跡,我們會發現其中的個性或共性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比如,劉毅是一個來自東北的男生,有一次我們給他打電話,問他是不是想回家鄉就業,他很詫異地問:“你怎么知道?”后來我們給他精準地推薦了家鄉的一個事業單位,現在已順利簽約入職。

            我們還積極利用新技術,實施畢業生就業“八個五”工程,分類打造就業信息平臺,引導畢業生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八個五”,即細分升學、考公考編、出國出境、求職、就業積極性不高5類群體,向學生推介不少于5個就業信息平臺;挖掘畢業生中5種就業典型開展朋輩示范,邀請5位不同領域優秀校友分享,舉辦5場就業主題活動,走訪5家往屆畢業生簽約主要單位,新開拓5家優質用人單位,籌備5場小而精、專而優的專場招聘活動。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1日?13版)

            標簽:

            上一篇:【新聞隨筆】體育新聞,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