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 正文

            法治守護下 千年古柏枝繁葉茂

            2023-08-22 06:02:29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記者手記】

            光明日報記者?靳昊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當年,李白吟出這氣勢恢宏的詩句時,可能不會想到,崎嶇難行、鳥飛不過的蜀道,千百年后已成為著名的文化遺產。


            (相關資料圖)

            “兩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長程十萬樹。翠云廊,蒼煙護,苔花蔭雨濕衣裳,回柯垂葉涼風度。”主體部分位于四川廣元劍閣縣的翠云廊,被譽為“蜀道靈魂”“國之珍寶”。在這綿延300余里的古蜀道上,一株株千年古柏的年輪上,銘刻著歷史的風云變幻。

            這是一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保存最完好,里程最長,數量也最多。這些古柏何以能完整保存下來?據了解,自明代開始,當地就頒布實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樹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襲至今。在當地百姓的世代守護下,古柏群一直巍然屹立、滿目青翠。

            制度的力量,可見一斑!

            不過,歲月悠悠,古柏的保護也曾碰到問題。伴隨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劍門蜀道沿線的城鎮不斷擴張,一些古柏樹一度面臨生存危機。

            為此,劍閣縣先后4次出臺規定對翠云廊古柏進行保護,制定了《劍閣縣翠云廊古柏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等。更讓人振奮的是,2022年1月1日起實施的廣元市《劍門蜀道保護條例》,對古柏保護作出專門規定,古柏保護進入法治化軌道。劍閣縣人民法院成立“驛道古柏保護司法服務站”,劍閣縣人民檢察院成立“劍閣古柏資源保護檢察工作站”,組織開展打擊破壞古樹名木生存環境專項行動。劍閣縣還積極推動蜀道古柏沿線的司法合作,構建四市五地“司法合作、區域同管、縣鄉共治”的新局面。

            從“人管”到“法治”,只為文脈相續。在立法、執法、司法等部門協同配合下,保護千年古柏、維護翠云廊歷史風貌的法治鏈條更加嚴密,各方面力量擰成了一股繩。

            法治,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保障。“以前只有劍閣縣有交接古柏的傳統。這是首次把‘傳統’以立法的形式固化下來,并拓展到有蜀道古柏的昭化、利州等地。”條例起草者的一席話,讓我們看到,古老的傳統,在新時代被法律賦予了新的生命力。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如今,越來越多的地方更加注重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管理、保護珍貴的文物和文化遺產,將法律的原則落實落細,在一點一滴的努力中維護法律的尊嚴,延長這些國家寶藏的時空軸線。參天的古柏樹,曾見證一代代人為守護歷史根脈、賡續民族精神而孜孜以求的努力,也必將在法治的沃土上更加枝繁葉茂、澤被后人。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2日?05版)

            標簽:

            上一篇:華東師范大學:校園內外,都是美麗中國的課堂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