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聚焦 > > 正文

            “藏糧于地”提升農業科技邁向農業強縣新路 推動形成產業優化集聚的態勢

            2022-07-13 16:34:25來源:遼寧日報

            正是農忙時節,鐵嶺市昌圖縣亮中橋鎮亮中村的一個大院內,各類農機依次排開。幾名農民忙著拆卸、清洗免耕播種機的零部件,另外幾名農民則忙著調試即將進行飛防作業的無人機。

            “合作社能夠開展農業生產的全程服務,都靠這些家伙!”盛泰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盛鐵雍笑著說。

            從依靠傳統模式種地,到不斷推廣種植新技術、耕作新模式,盛泰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成長過程,正是昌圖這個傳統農業大縣飛速發展的縮影。

            近年來,昌圖縣順應現代農業發展規律,專注于黑土地保護,提升農業科技含量,深度開發農業產業鏈條,走出了一條農業大縣邁向農業強縣的新路。

            幾場降雨過后,昌圖縣各地田間綠意更濃。走進亮中橋鎮八段村的一塊田里,仔細看會發現,玉米苗旁的土壤里夾雜著許多碎秸稈。此外,土地的耕作模式也不相同。

            “這正是合作社聯合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推廣的保護性耕作地塊。秸稈不離田,是對黑土地的保護,不僅能保水保墑,還能增加土壤有機質。開展多種保護性耕作模式,是為了能夠擇優為周邊農戶開展示范與推廣。”盛鐵雍向記者介紹。

            昌圖縣是全國重點商品糧生產基地。“十三五”以來,昌圖縣每年糧食產量平均在26.5億公斤以上,位列全省縣級第一。

            扛穩產糧大縣責任,守護耕地面積是基礎,全方位改善黑土地地力則是根基。“建設高標準農田,持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開展黑土地保護,持續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開展保護性耕作,持續提高耕地地力。利用畜禽糞污資源,持續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昌圖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立冬表示。

            “藏糧于地”更要“藏糧于技”,昌圖縣通過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以及科學種田助力農民增產增收。

            7月初的一天,在盛泰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一塊田里,記者注意到,茁壯的秧苗間,分布著許多小牌子,上面詳細標記著玉米的品種信息。“現在種地,再也不是‘老把式’了,每個環節都離不開科技支撐。這里是我們合作社的玉米新品種試驗基地,在中國科學院、遼寧省農科院、沈陽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幫助下,將對百余個新品種進行篩選。”盛鐵雍說。

            有著同樣感受的還有老城鎮陽宇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忠華,他告訴記者,如今種田省心又省力。無人駕駛播種系統,讓種子下地更精準。玉米密植高產與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讓土地擺脫氣候影響,有望實現“噸糧田”。

            “科學種田,才能越種越‘甜’。今年,全縣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面積達340萬畝,推廣農作物主導品種8個,實施寬窄行技術模式推廣試驗20萬畝。”楊立冬表示。

            有了好的品種與技術,合作社規模化種植底氣更足。“流轉土地,開展代耕代種、托管等服務,我們合作社今年種地2.26萬畝,全部統采統購,統防統治,機械化作業,每畝地可節約成本100元,增效200元,農民可騰出手來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李忠華說。

            豐富的農業資源是昌圖縣的發展優勢。借此優勢,昌圖縣大力推進“以工謀農”發展戰略,大力扶持培育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同時,立足農業作業需求,昌圖縣還大力發展農業裝備制造業,做大做強上下游農機企業;依托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持續發展食品加工、飼料等產業;變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為“寶”,加快發展新型建材、有機肥等產業,推動形成產業優化集聚的態勢。

            標簽: 農業強縣鐵嶺市昌圖縣 農業科技 農業強縣 商品糧生產基地

            上一篇:重磅!十年來首次大連市提高個人住房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
            下一篇:【全球新要聞】北京市教委:校外培訓開課前提出退費 5日內一次性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