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焦點】河南信陽政府大院拆除院墻:拆除的是大門,打開的是心門
(相關資料圖)
據《河南日報》報道,近日,河南省信陽市委、市政府大院拆除院墻后,市民涌進大院納涼。有專家表示,政府大院的拆除進一步拉近了民眾和政府的距離,這也表現出現代政府越發開放的態度,“開放才能夠更開明?!?/p>
信陽市委市政府火出圈,源于當地市民在社交平臺發布的一則視頻。視頻中,大人、小孩、老人趁著夜色在政府大院中游玩散步、拍照打卡。視頻引來眾多網友圍觀,有網友稱,“感覺關系一下近了許多,這是自信的表現?!?/p>
在公眾印象中,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門都是“高墻大院”,不好親近,頗具神秘色彩。市民從此經過多數只能是“往里張望”,真正需要辦事的時候,進門的手續也比較煩瑣,基本上是“有事可進”“無事別想”。如此,也便隔斷了不少干群聯系和互動。
其實,開放政府大院,很多年前就有地方嘗試。例如,2017年國慶節期間,江蘇南京市政府機關大院“開門迎客”,800多名市民在國慶當天進入其中“一日游”,政府還專門安排了講解員。與此同時,一些地方開放政府大院的形式有不少嘗試,有的是在規定時間允許市民經過申請到大院里游玩,有的是取消門衛永久性開放,有的地方則如信陽一樣拆除了大門和院墻,讓市民可以隨便出入。
從實施效果來看,開放后的大院辦公、管理秩序并沒有出現“不可控制”的情況,不少市民進政府大院的感受也從起初的猶如“劉姥姥進入大觀園”,變得沒那么新奇,甚至成為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政府大院是為人民服務的所在,理應主動與人民群眾拉近距離。從安全保障角度來看,取消門衛、拆除院墻,可能會有一定的風險和隱患,但這些隱患和風險并非不可控,也完全可以通過相關舉措去防范。換個角度看,拆除圍墻,開放大院,本身就是一種自信的表現,不怕群眾進來,更不怕群眾說真話、講實情。
說到底,沒有圍墻的大院拆除的是大門,打開的是心門。回歸公共服務的初心,回歸以人為本,讓政府機關公共設施和資源物盡其用,不僅可以增加政府辦事機構的親和力,而且有利于拉近干群距離,形成良性互動。類似舉措多多益善。
標簽:
- 01 觀速訊丨“雙艙”合璧舞九天 上演三招功夫秀
- 02 今日聚焦!京津冀等北方10余省份降雨將至 速看雨水進程圖!南方高溫熱浪到底何時結束
- 03 環球新動態:文明之美看東方|當“海昏侯”遇見“兵馬俑”秦漢文明如何“隔空”對話
- 04 全球快報:江西省國資委回應國企員工炫耀一事:已責成涉事國企了解核實
- 05 微頭條丨日本發現該國首例猴痘確診病例
- 06 【世界新要聞】又一高校招13名韓國博士?最新消息
- 07 全球短訊!美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擬于8月竄訪臺灣 外交部嚴詞回應
- 08 今日訊!唐山學院聲明:不存在網傳的“招生遇冷”情況
- 09 【天天新要聞】塞爾維亞貧鈾彈受害者起訴北約 檢測顯示受害者血液鈾含量超標數百倍
- 010 世界視點!首屆北京文化論壇今日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