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短訊:李杰勝:在軍營喚醒奮斗的青春
很多男孩都有一個“軍營夢”,李杰勝也一樣。不過,因為身體瘦弱,體育成績總是排名靠后,加上家里從事建筑業,他高中畢業后沒有當兵,而是報考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
2014年,19歲的李杰勝考上重慶科技職業學院。此后李杰勝無心學習,沉迷于游戲,時間一長,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也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混日子”了。
人生的航向在2016年轉了個彎。當時,李杰勝讀大二,那年的征兵通知喚醒了他內心沉睡已久的“軍營夢”。正在給自己“尋找一個新的突破口”的李杰勝決定:“用兩年時間,去部隊改變自己。”
(相關資料圖)
當李杰勝告訴同學自己要去參軍時,大家都很吃驚,認為他不是當兵的料,不過是一時興起罷了。但李杰勝的父母十分支持他的決定。“那時的自己太貪玩了,父母也認為我去部隊鍛煉是一個好的選擇。”李杰勝說。
就這樣,懷著對未來的希望,李杰勝踏上了離開家、離開重慶的“旅途”。
剛到部隊時,21歲的李杰勝是“大齡新兵”,甚至帶他的班長都比他小。在集訓之初的單雙杠、俯臥撐、仰臥起坐等一系列高強度體能訓練中,他常常跟不上進度。
由于訓練強度大,吃飯的時候,李杰勝連筷子都拿不起來,手一直在抖,更沒胃口吃飯。他得了“新兵腿”(即骨膜炎),在300多名新兵參加的體能考核中排名倒數第二,給連隊總成績拖了后腿。
體能訓練長時間不合格,導致李杰勝心理壓力很大,他經常躲在被窩里哭。但每次和父母打電話,他總是假裝堅強地告訴他們自己很好,讓他們別擔心。
李杰勝不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不蒸饅頭爭口氣”。他說,我不想每次都成為拖后腿的那一個。
在戰友的幫助下,李杰勝不斷加訓,每天進步一點點。野營拉練時,他的背囊外加鋼盔、彈袋等總共負重40公斤,翻山越嶺,持續奮戰兩天一夜,并靈活應對了沿途的各類突發情況。
結束拉練回到部隊時,李杰勝的腳底磨出了好幾個血泡。看到血泡時,他腦子里的第一想法是,“幸好行軍的時候血泡沒有破”。
慢慢地,李杰勝從最初的體能倒數,到后來成功考取體能特3級(軍事體育訓練成績評定分為不及格、及格、良好、優秀、特3級、特2級、特1級七個等級——記者注)。
李杰勝兩年服役即將期滿時,聽到維和回來的班長講述自己執行維和任務的經歷,一顆“維和夢”的種子在他心底悄悄埋下。他也想像藍盔勇士那樣,踏出國門,為國出征,給自己的軍旅生涯畫上一個圓滿句號。
由于滿服役期不能報名,李杰勝申請繼續留在部隊,從義務兵轉下士。通過組織層層考核選拔,他獲得了繼續留在部隊的資格。
在他軍旅生涯步入第四年時,部隊又一次開始遴選赴黎巴嫩維和官兵,約1000人報名,部隊從中選出300人進入集訓隊。經歷選拔集訓,李杰勝終于如愿進入中國第十九批赴黎巴嫩維和建筑工兵分隊,成為那兩百分之一。
當拿到去黎巴嫩的機票時,此前所經歷的低谷、挫折、委屈等,在一瞬間消失了,李杰勝覺得什么都值了。
在維和一線,李杰勝所在的分隊主要擔負基礎工程建設、防衛工程建設與修復、應急行動與工程支援、“藍線”栽樁以及人道主義救援等任務。
修建任務短則三五天,長則兩個月,日均作業時間長達9個小時。那里不僅施工條件艱苦,而且生活保障上也需要自給自足。“為解決官兵吃飯問題,節省施工時間,分隊干脆將飯菜直接送到施工現場。施工地域太陽暴曬、風也很大,官兵吃飯的時候,沙土被風吹進餐盒里是常有的事。”李杰勝回憶說。
“有時候我們會去給難民送吃的,大人拿到食物先分給小孩吃,小孩拿到食物會掰成兩半,給父母一半,自己留一半。”李杰勝說,那些孩子眼中充滿迷茫、無助,這是自己在國內不曾看到的。
2021年8月,中國赴黎維和部隊順利完成第十九次輪換交接,回到國內。李杰勝正式退役,重返校園繼續他未完成的大學學業。
李杰勝說,自己本不是一個有毅力的人,是部隊改變了他,將曾經那個浮躁、內向的年輕人打磨成了如今的模樣。“我堅信一點,迷茫時讀書,難過時運動,人生有很多種生活方式。”
實習生 李欣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標簽:
- 01 今日聚焦!京津冀等北方10余省份降雨將至 速看雨水進程圖!南方高溫熱浪到底何時結束
- 02 環球新動態:文明之美看東方|當“海昏侯”遇見“兵馬俑”秦漢文明如何“隔空”對話
- 03 全球快報:江西省國資委回應國企員工炫耀一事:已責成涉事國企了解核實
- 04 微頭條丨日本發現該國首例猴痘確診病例
- 05 【世界新要聞】又一高校招13名韓國博士?最新消息
- 06 全球短訊!美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擬于8月竄訪臺灣 外交部嚴詞回應
- 07 今日訊!唐山學院聲明:不存在網傳的“招生遇冷”情況
- 08 【天天新要聞】塞爾維亞貧鈾彈受害者起訴北約 檢測顯示受害者血液鈾含量超標數百倍
- 09 世界視點!首屆北京文化論壇今日開幕
- 010 世界速訊:廣東廣州發布高溫紅色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