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聚焦 > > 正文

            鞍山市羊耳峪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變身小花園 全活垃圾全部實現資源化利用

            2022-07-19 13:34:31來源:遼寧日報

            格桑花、向日葵、火炬樹、國槐、山杏層層點綴,改造后的鞍山市羊耳峪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如今就像一座花園。家住鞍山市海諾首府小區的王先生感慨地說:“以前垃圾填埋場有異味,夏天都不敢開窗,也不愿下樓遛彎兒。現在,垃圾場成了小花園,變化太大了。”談到鞍山市羊耳峪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的改造,群眾贊嘆不已。

            羊耳峪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始建于1998年,是鞍山市區唯一的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設計庫容1100萬噸,日處理規模1200噸,使用年限20年。隨著城市不斷發展壯大,生活垃圾產生量越來越多,垃圾場的負載與日俱增,填埋高度不斷增加,異味擾民問題日益突出,群眾反映十分強烈。

            鞍山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作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上臺階的重大契機,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活垃圾污染問題,特別是羊耳峪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異味擾民問題,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工作專班,深入調研、統籌謀劃、綜合施策,多次召開會議安排部署整改工作,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異味問題,一方面強力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果斷決定對該填埋場進行封場處理并增添綠色底蘊,標本兼治科學解決生活垃圾污染問題。

            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鞍山市委、市政府調動各方力量,克服了冬季不能施工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12月5日,投資7.1億元的海城騰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式點火運行。該項目占地約8萬平方米,日處理規模1500噸,可將鞍山市城區內和騰鰲當地的全部生活垃圾進行焚燒處理,日發電量可達40萬千瓦時至50萬千瓦時,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共贏。與此同時,羊耳峪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同步實施封場綠化工程,2022年1月,該項目的主體工程通過驗收。

            目前,鞍山市區已實現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的全鏈條規范化。長沙中聯重科環境產業有限公司在接收鞍山市原有的10座中轉站的基礎上,新建臨時中轉站5座,新購置全密閉運輸車輛53臺套,確保運輸途中無滲漏、無遺撒,以干凈整潔的姿態運輸至焚燒廠,實現了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的高效環保。

            隨著羊耳峪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的順利封場、海城騰鰲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有效運營,鞍山加快了科學治理生活垃圾的步伐。海城市、臺安縣、岫巖滿族自治縣積極推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海城市正在建設的日處理能力800噸的項目,2022年年底前可投入運營;臺安縣規劃建設的日處理能力300噸的項目正在辦理相關前期手續,2024年年底前可建成投運;岫巖縣規劃建設的日處理能力400噸的項目正在辦理相關前期手續,2025年投入運營。

            “不遠的將來,鞍山全市生活垃圾可全部實現資源化利用。”鞍山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標簽: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 鞍山市羊耳峪 生活垃圾收集 資源化利用

            上一篇:每日焦點!國家衛健委:昨日新增本土“199+500”
            下一篇:熱點評!國際銳評|美英的屢屢暴行應該受到正義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