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聚焦 > > 正文

            頭條:部分藥品調出地方醫保目錄,會影響患者用藥嗎?

            2022-07-24 06:54:45來源:工人日報

            近日,有媒體發布“部分藥品年底將調出地方醫保目錄”等新聞,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近年來,我國醫療保障事業快速發展,特別是2018年國家醫保局組建后,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實行每年動態調整,4年間507個新藥好藥被納入目錄,且通過談判后藥品價格大幅降低,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的保障能力和水平已今非昔比。


            【資料圖】

            那么,這些藥品為什么調出醫保目錄?目錄調整是因為醫保基金不足嗎?會不會影響患者用藥?《工人日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相關負責人。

            這些藥品為何調出地方醫保目錄?

            據介紹,在基本醫保制度建立之初,針對當時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品種少、地區間用藥習慣差異大的情況,國家允許各省份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醫療需求和用藥習慣等實際情況,自行增補部分藥品,但不能超過國家目錄“乙類藥品”數量的15%,這是針對當時醫保環境的權宜之策。

            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地方增補藥品基本都可被國家目錄中的藥品更好替代,繼續保留地方增補藥品意義不大,反而造成醫保藥品目錄管理的碎片化,影響醫保制度的統一性、公平性和平衡性。

            因此,2020年2月印發的《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就明確提出,要逐步實現全國醫保用藥范圍基本統一。

            此后,國家醫保局綜合考慮各地醫保基金承受能力、臨床和群眾用藥習慣、藥品更新換代周期等因素,研究制定了地方增補藥品三年“消化”計劃,即從2020年開始,按照第一年40%、第二年40%、第三年20%的比例逐步調出原省級藥品目錄內按規定調增的藥品,到2022年底實現全國醫保用藥范圍基本統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把實現全國醫保用藥范圍基本統一列入今年工作任務。

            該負責人表示,基本統一全國醫保用藥范圍有利于形成全國統一的藥品購買市場,更好發揮醫保戰略購買作用,為更多新藥好藥及時調進醫保目錄騰出空間,也有利于提升群眾異地就醫便利性,改善醫保服務體驗。

            醫保基金保障能力穩健可持續

            針對外界對于“地方將部分藥品調出醫保目錄是因為醫保基金不夠用了”的猜想,該負責人回應稱,2021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收入2.88萬億元,支出2.4萬億元。總體上看,全國醫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結余,收支規模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基金保障能力穩健可持續。正是在醫保基金的有力保障下,才實現醫保用藥保障范圍明顯擴大、水平顯著提升。

            該負責人表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國已有15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提前完成了全部地方增補藥品的“消化”任務,包括北京市在內的其余16個省份藥品“消化”的完成時間為今年年底。也就是說,到2022年底,全國所有省份都將完成地方增補藥品“消化”工作,實現全國醫保用藥范圍基本統一。

            對患者用藥影響不大

            對于北京市第三批“消化”藥品“調出藥品含氨氯地平、布洛芬等”引發的社會關注。該負責人表示,這存在一些誤解。

            本次北京市調出的“氨氯地平”,實際上是“氨氯地平滴丸”,臨床上氨氯地平主流劑型是片劑或膠囊,有數十家企業生產,且一直是醫保目錄內品種,調出的滴丸劑臨床幾乎沒有使用。數據顯示,從去年9月到今年6月,北京醫保基金實際支付氨氯地平各種劑型費用近3億元,而滴丸劑型為0。

            涉及的“布洛芬”,實際上調出的僅是“布洛芬凝膠”,現有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內的“布洛芬”有膠囊、片劑、口服液、顆粒劑、軟膏等多種劑型,完全能滿足臨床用藥需要。

            該負責人明確,總體上,包括北京市在內,全國各省份“消化”的地方增補藥品在現有國家醫保目錄內都有價格更低、質量更好的替代藥,調出影響不大。

            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加強對全國各地藥品“消化”工作調度,指導各地做好地方目錄和國家目錄的轉換銜接,引導醫保定點醫藥機構在國家目錄中選擇更好的替代藥品,避免對臨床用藥造成影響。(本報北京7月23日電)

            標簽: 國家醫保 醫保目錄 氨氯地平 醫保用藥

            上一篇:全球視訊!中國南山·重慶汽車公園亮相西洽會 將成為重慶又一打卡勝地
            下一篇:前沿資訊!光榮×4!四兄弟同上軍校 他們的錄取通知書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