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聚焦 > > 正文

            焦點快報!為全球“數實融合”貢獻創新力

            2022-07-26 08:08:58來源:中國青年報

            沒有衰退的產業,只有沒有競爭力的企業。數字經濟的發展,必然會使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命力。


            【資料圖】

            ——————————

            “我們可以且必須利用新技術來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在7月23日舉辦的世界青年發展論壇“數字經濟”主題論壇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總部首席數字官羅伯特·奧普說,從電子商務到數字健康、農業技術等,數字化解決方案可用于整個社會,從而擴大發展成果。

            這次論壇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主辦,中國青年報社承辦,KAB全國推廣辦公室協辦,廣發證券社會公益基金會提供公益支持。全國青聯常委、伏羲智庫創始人李曉東在論壇上表示,“所有的行業和領域都必須涉及數字化轉型,成為數字經濟的一部分。”“全球進入戰略發展機遇疊加期,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經濟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他認為,數字經濟并非區別于實體經濟的所謂虛擬經濟,不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對立,而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

            數字技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數字經濟為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多種機遇。”“贊比亞氣候藝術”公司創始人、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土地英雄”大衛·查波羅科相信,數字經濟在助力農業、林業和廢棄物轉化為創新、創造性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比如,人類迫切需要重新思考全球糧食系統,“它造成了80%的森林砍伐,70%的淡水使用,是陸地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最大原因。”而數字創新可以恢復退化的土地,重新定義糧食系統,并成為氣候和土地融資的有力工具。“這為青年人通過數字轉型發展實體經濟提供了無數機會。”大衛·查波羅科說。

            他表示,數字工具可以幫忙追蹤食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幫助遙遠的消費者選擇可持續管理農場生產的食品,還可以將農民與消費者進行匹配,幫助農民生產剛好滿足糧食訂單需求的量。數字技術重塑了世界糧食、能源、運輸和通信系統以及廢物管理和土地利用等方面。

            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大衛·查波羅科強調,“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實體經濟遭受到一系列挑戰”,原因之一是在面對新的數字進步的時候,缺乏靈活應對的能力。據優艾智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海外事業部總監齊蕓芝介紹,該公司在工業物流場景以及巡檢場景等多應用場景的自主移動機器人,已經實現海外商業化落地。“前期投入的金額的確比較大,但整體計算投資回報率的時候,是在客戶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她發現,在她接手的實際案例中,客戶愿意為數字化解決方案“埋單”的,在18至24個月內基本可以收回投資成本,之后便是增值過程。

            她認為,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實體經濟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如何在其原有的生產方式,或是原本的生產流程中,與數字技術或工具完美融合。

            “沒有衰退的產業,只有沒有競爭力的企業”

            賦能傳統產業,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目的之一。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負責人王鵬表示,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個維度來看,我國不斷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取得積極成效。“我國數字經濟已連續數年穩居世界第二,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9.8%。據王鵬介紹,我國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提速升級,“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縱深推進,建設項目超過3100個,其中二季度新增項目700個。

            同時,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孵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已經超6000家,服務范圍覆蓋90%以上制造業領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7%、75.1%,協同研發設計、數字工廠、智慧礦山等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蓬勃興起。

            這一系列數據的背后是,許多傳統企業在積極擁抱變化。“沒有衰退的產業,只有沒有競爭力的企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汽”)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雷平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稱,數字化將賦予傳統產業嶄新的、更強的競爭力。

            “數字經濟的發展,必然會使汽車產業煥發新的生命力。”雷平認為,汽車是不斷集合最新科技成果的產物,“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是該產業未來轉型升級的方向。

            汽車產業成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的主戰場。雷平指出,隨著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技術的不斷成熟,汽車行業將被數字化技術重構,不同于過去主要圍繞汽車功能性和操控體驗進行機械設計和構建整個產業鏈,汽車產業正在進入以人為中心的第三生活空間,也就是移動空間時代,讓“數據驅動美妙出行”。

            目前,中國一汽在研發、采購、制造、營銷和運營等重點領域進行了數字化賦能,“數字孿生技術成為汽車行業一個常規選項。”雷平強調,數字化技術的深入運用,能夠構建一個全感知、全聯接、全場景、全智能的數字世界,實現100%業務數字孿生。

            比如,“企業運營數字孿生體”使“數據更透明,溝通更高效,管理更智能”。據介紹,基于數字孿生的協同設計和虛擬仿真平臺,能將產品開發周期縮減6個月以上。由中國一汽自主構建的數字孿生工廠,實現從工藝規劃到調試驗證全過程173個場景,100%仿真全覆蓋,助力品牌效率倍增、質量躍升。

            “數實融合”需要更多青年力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了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羅伯特·奧普表示,“如果沒有創新的力量、數字技術和青年活力,(實現這些目標)是不可能做到的。”

            青年人才在數字發展中優勢明顯,潛力無限。國際電信聯盟的數據顯示,全球有71%的年輕人在使用互聯網,青年已經成了全球互聯網使用最活躍的群體。“我們鼓勵基于青年的數字解決方案或由青年發起的數字解決方案。”羅伯特·奧普認為,中國在這方面成績斐然。例如,許多善于使用電子商務平臺的年輕人幫助農民在網上銷售農產品,對推進中國鄉村振興作出了重大貢獻。不過,這群年輕人的“帶貨”范圍可不僅限于國內。

            “這款堅果太妃糖的原材料都是從非洲進口的,里面有各種果仁,口感脆脆的,甜而不膩……”在今年4月舉辦的“非洲好物網購節”上,尼日利亞籍在華留學生與中國主播共同推介非洲產品的畫面吸引了不少粉絲。95后姑娘李鳴是中國非洲青年聯合會成員,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非洲,參與電商直播的大部分是20-25歲的年輕人。

            在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加速的背景下,直播電商作為一種新的銷售渠道和模式,已經滲入實體經濟零售、批發、生產等整個產業鏈條,尤其為來自非洲國家的中小企業帶來利好。比如,今年5月,通過與中國電商平臺搭建供應鏈直接合作模式,減少中間環節,盧旺達中小企業每賣出1公斤咖啡,都能比以前多賺4美元。

            “非洲大陸屬于數字化發展最為快速的大陸,數字化是能夠消弭貧富鴻溝的有力工具。”李鳴表示,通過中非聯動的線上直播間,中國網紅到非洲做直播帶貨,一方面幫助當地人銷售非洲產品,展示非洲的風俗文化,為當地年輕人提供就業機會。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可以開拓非洲市場,借助數字化促進中非經貿發展。

            憑借數字技術推動傳統行業升級,青年有著天然的優勢。為降低收購和物流成本、推動傳統漁業升級轉型,一位名叫哈茲克·易卜拉欣的馬來西亞青年創辦了“為了大海”項目,“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他希望通過科技手段為婆羅洲島當地的漁民創造更多收入。

            哈茲克·易卜拉欣團隊設計的新型設備,不但可以追蹤漁民捕撈的漁獲量,還能自動獲取捕撈時間和位置,避免過度捕撈,其開發的人工智能系統,通過計算機技術直接對接市場,能夠更好地對海產品計價,讓漁業交易更加透明。此外,數字化技術還能保證海產品到達市場的新鮮度,為食品安全再筑防線。

            因此,“加強青年的合作,共建全球青年的信任網絡,是邁向數字文明的必然選擇。”李曉東說。據羅伯特·奧普介紹,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正致力于提高青年的數字技能,確保所有人都享有數字包容性,“世界青年發展論壇是一個重要的機會,我們每個人都要圍繞這一共同承諾行動起來,確保在這一數字化進程中沒有一個青年掉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婉 趙安琪 來源:中國青年報

            標簽: 數字經濟 實體經濟 數字化時代 屏幕截圖 卡通動漫人

            上一篇:觀速訊丨“雙艙”合璧舞九天 上演三招功夫秀
            下一篇:【獨家焦點】河南信陽政府大院拆除院墻:拆除的是大門,打開的是心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