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聚焦 > > 正文

            檢察官滅“噪”記

            2023-02-20 07:15:07來源:中國青年報

            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人民檢察院聯動交管、環保、教育、綜合行政執法等單位,成立校園周邊噪聲治理專項活動組,累計識別出參與道路“飆車”“炸街”人員59人,并協調婦聯、團委等對其中15名未成年人及家庭進行法治教育和家庭教育。從那之后,校園附近夜里的飆車次數明顯減少了。


            (資料圖)

            ——————————

            對從業9年的檢察技術偵查人員楊明來說,這次“化妝偵查”任務有些特別。

            2022年3月的一天,深夜12點半,在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一座距離地面40米左右的公交車專用立交橋上,31歲的楊明和同事換上皮衣,頭戴黃色假發,打扮成一副“社會青年”模樣,混進這支由摩托車飆車手、觀眾組成的未成年人飆車“炸街”隊伍中。

            整場飆車狂歡持續至第二天凌晨5點,高架橋上,騎車競速、花式抬頭、原地花式騎車輪番上演。楊明和同事揣著錄制的飆車現場視頻,開啟了一場校園周邊噪聲治理專項活動。

            “炸街”噪音打破校園寧靜

            2022年3月,南明區甲秀高級中學師生稱,校園周邊深夜常有摩托車“飆車”“炸街”,巨大的噪音嚴重影響在校師生正常學習和休息,部分學生出現失眠、焦慮等問題。

            甲秀高中附近道路交錯復雜。距離學校不遠,有一座公交車專用立交橋,夜里11點之后幾乎沒有社會車輛,這里便成了追求刺激的競速愛好者的“天堂”。

            甲秀高中政治教師劉藍說,這所寄宿制高中晚上11點鐘熄燈,“飆車”也通常發生在這個時間前后。有一棟學生宿舍樓正好位于涵洞旁邊,受噪聲影響格外大。

            劉藍晚上在學校值班時,時常聽到震耳的摩托車轟鳴聲。入睡前綿延不斷的噪聲,讓人心情煩躁。有時飆車的發動機聲終于消停了一會兒,到夜里12點又響起。有的同學睡眠淺,被吵醒后很難再入睡。

            劉藍注意到,如果前一晚“飆車”密集,次日清晨第一堂課,總有同學忍不住打瞌睡。

            接到這一反映后,南明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袁松很關注:“噪聲案件不好辦,但必須要辦,而且要辦到最好。”

            當天晚上,楊明與同事前往甲秀高中蹲點調查取證。楊明是貴陽市南明區人民檢察院技術部門工作人員,那天晚上,他們并沒有看到騎摩托車“炸街”的人群,也沒有等到摩托車的轟鳴聲,將近一夜的蹲點取證撲了空。

            飆車隊伍不是天天來,檢察人員不分晝夜蹲守在校園也不現實。南明區人民檢察院與一家專門做噪聲檢測的廠家合作,著手在校區內、校區與飆車路段中間的位置以及飆車路段上安裝噪聲檢測設備,通過專業設備獲取噪聲數據。

            劉藍注意到,一棟宿舍樓的外墻上安裝了噪聲檢測設備,正對著立交橋,辦案檢察官在手機上就能實時看到噪聲數據。辦案檢察官還囑咐老師們,夜里聽到飆車噪聲要立即反饋。有時劉藍夜里值班,聽到飆車的轟鳴聲就趕緊給辦案檢察官發信息,對方總是“秒回”,還多次深夜趕來。這讓劉藍有些不好意思:“他們白天那么多工作,晚上還要抽時間辦案。”

            幾天后,楊明和同事聯合交管部門,調取同時段道路監控,初步確定飆車事件確有發生。

            走近“飆車黨”

            不少喜愛飆車的年輕人會在短視頻平臺發布飆車視頻、活動信息以及生活日常,尋找有共同愛好的伙伴。楊明了解到這群年輕人熱愛競速活動,但他們沒有合適的競速場地,現有的場地或是費用太貴、或是距離太遠,于是深夜在馬路上飆車。

            楊明稱,“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是在追求自己熱愛的事情。”但深夜“炸街”嚴重影響附近居民、學生休息,必須制止。

            楊明特別注意到,這些競速愛好者有的剛走出校園、踏入社會,有的早年輟學,有的還是在校學生。考慮到其中有許多未成年人,楊明和同事決定深度了解具體情況。

            “化妝偵查”當晚,楊明和同事主動與這群年輕人溝通,了解清楚他們的人數、競速規則和競速花樣。考慮到高架橋距離地面約40米,強制執法可能會導致他們加速“闖關”甚至受傷,楊明和同事們并沒有立即采取措施。

            與“飆車黨”深入交流后,楊明發現,他們并非十足頑劣。面對執法部門和檢察機關的檢察教育,這些年輕人愿意聽,也愿意改正。楊明認為,“如果有合適的場地,他們或許不會選擇在鬧市飆車。”

            2022年4月,這項整治初見成效:南明區人民檢察院聯動交管、環保、教育、綜合行政執法等單位,成立校園周邊噪聲治理專項活動組,累計識別出參與道路“飆車”“炸街”人員59人,并協調婦聯、團委等對其中15名未成年人及家庭進行法治教育和家庭教育。

            劉藍感到,從那之后,夜里的飆車次數明顯減少了。

            貴陽市第二十六中學也曾飽受噪聲困擾。學校附近有家鋼材市場,每逢有商戶拿到大訂單,都要放鞭炮慶祝。二十六中思教處主任王春紅說,有時老師正專心地上課、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噼里啪啦的鞭炮聲突然響起,打斷老師的思路,吵得同學們聽不到老師的話。鞭炮聲往往還會持續幾分鐘,師生們不得不暫停下來,等鞭炮放完再繼續上課。附近的三所學校都不堪其擾。

            他們撥打市政熱線投訴,校園周邊噪聲治理專項活動組進行走訪、勸說商戶,才讓校園周邊重獲寧靜。

            大數據上陣治理校園周邊噪聲污染

            經歷了校園周邊的噪聲執法后,楊明他們萌生出一個新想法:運用大數據技術,治理校園周邊噪聲污染。

            團隊成員聯合教育部門,走訪了轄區內30余所中小學。他們發現,校園周邊的噪聲污染并非個例。

            南明區地處貴陽市中心區域,截至2022年,轄區內共有中小學89所。部分學校距離菜市場較近,叫賣聲此起彼伏。部分學校附近有建筑工地,打樁聲吵得師生難以忍受。

            為進一步解決這一問題,楊明和同事聯系到一家專門做噪聲檢測的廠家,著手在轄區內28所中小學安裝噪聲監測設備。由此,噪聲檢測系統初步成型。

            楊明介紹說,噪聲檢測設備24小時運行,每隔20秒檢測一次分貝值,并將噪聲劃分為不同等級。例如,一天之內出現多次,且持續時間3到5個小時的噪聲為紅色等級;持續幾分鐘、不重復出現的噪聲為黃色等級。

            通過對午休、夜間休息重點時段進行檢測,這一系統會對噪聲進行初步識別,分辨其屬于商業噪聲、交通噪聲還是建筑工地噪聲,并將異常數據發送短信至相關執法部門和檢察機關,由此可以快速識別出噪聲源頭。同時通過數字化技術識別出飆車噪聲后自動報警,固定“制噪”證據。

            這一系統落地后,從數據抓取到定位涉案人員,執法部門和檢察機關節省了不少時間。

            自從2022年4月開展“校園周邊噪聲污染專項整治行動”以來,當地各職能部門整治轄區校園周邊噪聲污染共計26處。

            要多措并舉,還校園一方清靜,承辦這一專項活動的檢察官劉玉坦言,“校園周邊噪聲污染治理問題有待長期考察。”她認為,“要考慮到商業叫賣的合理性,還要考慮建筑工地的經濟效益。從根本上治理交通噪聲,還在于通過加裝隔離護欄、隔音墻等手段,這類市政工程需要財政支持。”

            標簽: 噪音治理 屏幕截圖 鏤空雕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