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熱訊:大美中國 候鳥北歸丨滇池有了“幼鷗園”
【資料圖】
在云南省昆明市的滇池景區及其周邊濕地,每年都會有數萬只紅嘴鷗從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維柳伊河等繁殖地飛來越冬,直到第二年春季陸續北上飛離。3月份是紅嘴鷗離開滇池的高峰期。這時候,紅嘴鷗外形會發生顯著變化。
云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講師 趙雪冰:成年的紅嘴鷗的頭變黑了,所以它的英文名也叫黑頭紅嘴鷗。它的頭變黑,其實也是它開始繁殖的一個前兆。
動物學家認為,這個季節,紅嘴鷗白色的頭羽變成黑色,兩只爪子也由偏紅的顏色變成深黑色,是大量分泌性激素導致的。很多候鳥進入繁殖季節后,都會發生這種羽毛顏色的變化。
此外,準備長途遷徙的紅嘴鷗體重也會大幅增加。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紅嘴鷗種群會在春季全部離開滇池越冬地北飛,在北方繁殖地完成產卵、孵化和育雛,直到第二年秋季再度帶領幼鳥回歸滇池。而為監測紅嘴鷗的遷徙路線和身體狀況,科學家曾經在2019年為即將北飛的紅嘴鷗背上衛星監測小背包。通過對小背包持續回傳的衛星信號進行監測發現,并非所有紅嘴鷗都會跟隨大部隊到達北方繁殖地,很多不參與繁殖的紅嘴鷗會在跟隨大部隊北遷中途逗留、停歇,度過夏季繁殖期。
云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講師 趙雪冰:最主要的停留地是在黃河中下游、中游區域,像內蒙古、寧夏,河套平原這一帶。
科研團隊通過近年來對滇池周邊濕地監測還發現,每年有數百只一歲以下紅嘴鷗幼鳥留在滇池海虹濕地水域,不隨大部隊種群北遷。
這一發現說明,候鳥會根據外界環境和自身條件,選擇最優化的生存策略;它也提醒人們,對紅嘴鷗幼鳥的停留地和棲息地自然環境,實施有季節針對性的保護措施。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融媒體直播特別報道《大美中國 候鳥北歸》第二季,3月28日起至4月2日在央視新聞新媒體和央視新聞頻道播出。系列直播第三天,帶您跟隨瀕危候鳥黑頸鶴,走進云南納帕海、青海隆寶灘,從海拔3200米上升到4200米,從納帕海黑頸鶴越冬家園到隆寶灘黑頸鶴之鄉。納帕海濕地為什么會成為西部重要候鳥越冬地?這里都有哪些候鳥明星?平均海拔有著4200米的隆寶灘為何會成為黑頸鶴等眾多候鳥的主要繁殖地?戳直播跟隨央視新聞走進高原,走近納帕海↓
(總臺記者 宋海蕊 魏幫軍 王溪 李勁松)
標簽:
- 01 環球觀察:豪華電動越野,猛士M-Terrain概念車“醒獅”上海
- 02 資訊推薦:山東省梁山縣:創好“焊”品牌,構筑工匠人才“新高地”
- 03 天天訊息:遠離不良“校園貸” 中消協、共青團中央發布消費警示
- 04 工視頻丨2023年“網聚職工正能量 爭做中國好網民”主題活動啟動
- 05 世界球精選!辭退待崗一年員工 是不可抗力還是惡意推責
- 06 每日熱文:說案|上班被同事辱罵 單位該賠精神損失嗎
- 07 工事工評丨“以租代購”求職新騙術要警惕!
- 08 【環球速看料】防止過度依賴手機 62.8%受訪者卸載了非必要應用
- 09 每日快訊!獎品是雞鴨魚的“村BA”讓我們看見了美好鄉村的模樣
- 010 當前快播:工人日報社評丨遏制環境違法不能僅靠“領導突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