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間全國營業性演出票房收入同比增962.2%
【資料圖】
中新社北京5月4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演出行業協會4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五一”期間(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全國營業性演出票房收入15.1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962.2%,其中沉浸、互動成為演出市場新的發力點。
據票務系統采集與服務平臺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全國營業性演出31050場,同比增長417.5%,較2019年同期上升49.1%;票房收入15.19億元,同比增長962.2%,較2019年同期增長18.4%;觀眾人數865.49萬人次,同比增長333.2%,較2019年同期增長1.52%。“五一”假期,全國營業性演出平均票價同比增長12%。
“五一”期間演出場次大幅超過2019年同期,主要原因是近三年來小劇場、演藝新空間數量大幅增加,小型演出項目的增長有效帶動了演出場次的上升。票房收入的增長主要來自于大型音樂節、演唱會和旅游演藝。隨著大型演出項目自今年一季度以來的快速復蘇,以及假期出游人數的大幅增長,大型音樂節和演唱會數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超過35%,旅游演藝項目日均演出場次和觀眾人次亦實現增長,有效拉動了演出市場票房收入的整體上升。
其中,沉浸、互動成為演出市場新的發力點。以沉浸式、互動體驗為關鍵詞的演出項目占“五一”期間專業劇場和新型演藝空間項目總數的17.75%,演出場次超過3500場。星空間、飛來飛去棉花糖等新型演藝空間聚集區,以及開心麻花、一臺好戲等民營演藝企業出品的沉浸式演藝項目,成為假日期間年輕觀眾熱衷的演藝“打卡地”。
旅游演藝領域也大力發展沉浸演出品類。張家界市首臺多空間沉浸式體驗劇《遇見大庸》4月29日正式復演,首場上座率達100%;自今年春節后熱度不斷上升的情景互動表演“盛唐密盒”,“五一”期間成為西安大唐不夜城街區的“流量密碼”,線上線下均吸引大量關注。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也指出,“五一”檔期演出市場中很大一部分消費來自于存量的集中釋放,要保持演出市場活躍度,還需演出機構不斷推出優秀作品,豐富演出產品供給;不斷創新營銷模式,提升產品影響力;不斷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拓展演出業態,擴大市場規模。(完)
標簽:
- 01 買車需謹慎,一季度新能源車投訴銷量比排名出爐,理想三款車上榜
- 02 【天天新視野】“E”炮而紅做銷量擔當 別克E5有望成為新能源領域的英朗
- 03 信息采集今日開始!一文看懂北京義務教育入學登記操作流程_全球觀熱點
- 04 今日最新!自從安了路燈后,蝦農半夜田里取蝦再也不摸黑了!
- 05 ETC通行過后多久扣款?etc幾天后可以開票?
- 06 新企業會計準則什么時候實施的?新會計準則與舊會計準則的差異
- 07 硬著陸和軟著陸是什么意思?經濟硬著陸和軟著陸的區別
- 08 基金贖回份額怎么算?基金贖回份額等于贖回金額嗎?
- 09 創業板如何開戶?創業板開戶條件10萬如何計算?
- 010 炒股是a股還是b股好?a股b股h股區別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