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視的全球性糧食危機 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民以食為天,糧為邦之本。糧食安全,乃國之大者。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也是農業農村工作的一個永恒主題。糧食生產和供應是國民生活的底線,糧食安全始終是關系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可以說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
不容忽視的全球性糧食危機
近年來,國內外糧食市場和糧食價格出現了巨大波動。從國際市場看,受地區沖突、新冠疫情、極端天氣和經濟危機影響,國際糧價呈現“過山車”態勢,出現大幅度波動,糧食危機迫在眉睫。聯合國糧農組織今年5月份發布《2022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2021年有53個國家或地區約1.93億人經歷了糧食危機或糧食不安全程度進一步惡化,比2020年增加近4000萬人,創歷史新高。報告認為,全球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需要緊急糧食援助以維持生計的人數繼續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各主要糧食出口國紛紛推出限制糧食出口措施,造成了全球糧食供應鏈的緊張,從根源上解決糧食危機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
我國是全球主要糧食、農業生產資料進口國之一,國際糧食危機對我國糧食安全也產生了較大的沖擊。我國人多地少、可耕種的高質量耕地更少,資源承載力減弱、環境承載力趨緊;同時,廣大人民群眾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對糧食質量的需求不斷提升。在稻谷、小麥等口糧品種庫存充足,供給較為寬松的情況下,玉米、大豆等飼料糧卻存在供給缺口,糧食結構性矛盾突出。糧食生產的短板和弱項還比較突出,比如部分種源依賴進口,大豆和玉米的產量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等。這些矛盾和問題,更加說明“中國人必須端住自己的飯碗”“中國飯碗主要要裝中國糧”的重要性。
中國的糧食安全有底氣
近年來,中央始終高度重視糧食安全,把解決好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來抓,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歷史性的“十八連豐”。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
我國的糧食安全有賴于糧食市場穩定,而市場穩定的關鍵,一是供應充足,二是價格穩定。
從糧食供應角度看,近些年來,特別是“十三五”以來,我國糧食一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全年我國糧食產量68285萬噸,比上年增加1336萬噸,增產2.0%。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經跨上70%臺階,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保持在96%以上,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超過45%。2020年我國每年人均糧食占有量474公斤,連續多年超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同時糧食質量不斷提高,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強筋、弱筋優質專用小麥占比提高到35.8%,優質稻谷面積進一步擴大。在農特品牌方面,2021年3月統計,與糧食相關的全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一村一品、全國農業文化遺產、中國美麗田園認證結果共有1356個。
與國際糧食市場波動相比,我國糧價總體保持平穩,在合理區間內小幅波動,這得益于我國確立的“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得益于國家糧食生產補貼和價格補貼政策的有效支持,得益于國家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技術進步等措施對糧食生產條件的有效改善,得益于廣大農民種糧熱情的提高。由于全面推進“三項補貼”改革,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得到調整,農民重新回到土地,重新煥發了種糧熱情;由于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加強,2020年全國新建成高標準農田8391萬畝,高效節水灌溉2395萬畝。由于不斷促進技術進步,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2020年突破6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走出了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數據顯示:我國小麥2020年播種面積比2011年減少2700萬畝,但產量增加1300萬噸;水稻2020年播種面積比2011年減少393.6萬畝,但產量增加897.7萬噸。這“一減一增”,反映了科技的力量。農業作為“弱質產業”,“靠天種地”“靠天吃飯”的局面得到有效緩解。
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到位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讓耕地紅線“長牙齒”,“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確保農田只能用來發展種植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要以“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職瀆職的,嚴肅追查責任。要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各地區不僅要保證現有用于糧食生產的耕地數量不下降,還要促進耕地質量不斷提高,保證“農田必須是良田”。要緊緊扭住建設高標準農田這個重要抓手,努力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為穩定保障糧食產能進一步夯實基礎。
- 01 今日聚焦!京津冀等北方10余省份降雨將至 速看雨水進程圖!南方高溫熱浪到底何時結束
- 02 環球新動態:文明之美看東方|當“海昏侯”遇見“兵馬俑”秦漢文明如何“隔空”對話
- 03 全球快報:江西省國資委回應國企員工炫耀一事:已責成涉事國企了解核實
- 04 微頭條丨日本發現該國首例猴痘確診病例
- 05 【世界新要聞】又一高校招13名韓國博士?最新消息
- 06 全球短訊!美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擬于8月竄訪臺灣 外交部嚴詞回應
- 07 今日訊!唐山學院聲明:不存在網傳的“招生遇冷”情況
- 08 【天天新要聞】塞爾維亞貧鈾彈受害者起訴北約 檢測顯示受害者血液鈾含量超標數百倍
- 09 世界視點!首屆北京文化論壇今日開幕
- 010 世界速訊:廣東廣州發布高溫紅色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