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訊:《沙丘》、《基地》被《三體》“吊打”?劉慈欣很偉大但不是神
科幻,簡單說就是科學幻想,它作為一種文學定義存在,既然是幻想,那就不是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其內容可以是完全“不科學”的,從另外一個意義上來講,使用現在科學“無法解釋或者說明”的新發現和成就。
把科幻的想法用電影藝術表現出來,那就是科幻片了。最早的科幻片,來自于儒勒凡爾納的《月球之旅》,雖然拍攝技法跟現代無法比擬,但是一經面世,這個“科幻片”的概念卻是短時間風靡全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現代的科幻小說,人們的“腦洞”比之前要開闊了100倍,諸如《星戰系列》、《變形金剛》、《沙丘》等等,還有很多類似的作品,讓科幻粉們大飽眼福。
縱觀整個科幻片歷史,對于我國來講,起步確實很晚,據記載1939年有一部《六十年后上海灘》科幻片,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近代,國內科幻片近乎為零,當國外科幻大行其道時,國內很多電影仍然停留在“四大名著”的圈圈里,所以國外有人說“中國人沒有想象力”。
拿《沙丘》這部電影來講,在國內上映之前,連科幻粉們都不看好票房,認為片子里很多內容不符合邏輯,也不符合“科學”,有去看過的粉絲卻會昏昏欲睡,但看過三部曲之后,才能明白是個什么故事,其實皆是借鑒了《哈姆雷特》的情節,披上了科幻的外衣。
這部劇主角從開局全家慘遭殺戮,到最后一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直到登上宇宙大帝的寶座,其中加以科幻的戲份,從故事情節和制作場面,也可以算作一部爽片了。
還有一部科幻片《基地》,講述了銀河帝國的衰敗,人類怎樣從一無所有到建成高科技帝國,最后因為人性的愚昧與貪婪,使帝國走向了毀滅,總之也是以人類的發展規律為主線,加以科幻成分拍攝而成。
最近國內劉慈欣的《三體》,如日正中天,也讓國內科幻粉們揚眉吐氣了一回, 說《三體》能吊打《沙丘》和《基地》,一點兒也不為過。
從整個故事主線看,《三體》就突出一格,沒有落入俗套,直接在人類和外星人之間展開種種應對措施,這個其實也沒有可比性,畢竟《沙丘》等科幻電影,創作時代背景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三體》完全脫離了人類現在戰爭中的“常規武器”,即使是核武器,也沒有它的想象空間大,與《基地》《沙丘》等里面的武器根本不在一個維度空間,它已經脫離了消滅肉體的低級模式,控制的是你整個生命群體的進化和發展,這就相當恢宏大氣了。
在《三體》的創作上,劉慈欣很偉大、但不是神,《三體》也不是完全脫離開基本的邏輯,變成神話一般的存在。仍是一本非常完全的人類政治,人文和科學知識相關的小說。
《三體》這本小說共有三冊,分為: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情節從人類第一次星際對話開始,在尋找新家園的過程中,地球成為了三體人的入侵對象,但需要400年才能來到地球。
人類為了生存,組建了ETO組織,準備迎接三體人的到來,但三體人為了到來后,擔心讓人類的科技超越掌控,向地球發射了特別武器-智子,它能組織人類科技進步,從而遏制人類發展。
后面的情節更加精彩,建議大家去收藏一套劉慈欣《三體》,看書和看電視劇是兩個概念,只有在書中,你才能體會到那種來自于自己理解的、不可言傳的波瀾與壯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