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報資訊】相約安徽·向春而行丨春游宿州 一品楚漢大戰霸王別姬絕唱
春天鉆進了時間的洪流,美好又短暫得讓人措不及手。于是對春天的依戀,就像蟄伏在內心的期盼,飄浮著一絲莫名的思愁。
(資料圖片)
垓下風云,激蕩千年,斯人已逝,后人惦念。欲乘春風,追尋那風云激蕩的歲月留下的影子,感受那楚漢之爭的刀光劍影、悲歡離合留下的雄渾氣息。
靈璧虞姬文化園(圖源:靈璧發布公眾號)
虞姬文化園
兩千多年前,在今宿州市靈璧縣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楚漢相爭到了最后的決戰時刻。戰馬嘶鳴,四面楚歌,大勢已去。隨項羽南征北戰的虞姬,唱出了“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的悲歌,拔劍自刎。一番訣別,亦是長相廝守。伊人香消玉殞,千年后的虞姬文化園,不由讓人回想當年。
靈璧虞姬文化園(圖源:靈璧發布公眾號)
春,是四季輪轉的開始,何不去虞姬文化園走走?春風拂過,耳畔眼前仿佛還浮現歷史定格的壯烈畫面。
宿州市靈璧虞姬文化園(圖源:靈璧發布)
也許是身臨其境的緣故,在虞姬文化園里總會想起,雄霸天下的項羽痛徹心扉地悲吟:“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是怎樣一段至死不渝的悲歌!
靈璧虞姬文化園(攝影師:王瓊)
也許是冥冥之中的感應,看見文化園里的碑文壁畫記載的霸王別姬傳奇時,淚盈于睫。
靈璧虞姬文化園(攝影師:胡恩泰)
凝視虞姬許久,似能透過這線條流暢、神態端莊的雕像,和她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虞姬啊虞姬,你在此撫琴,欲給誰聽?你是否在用這流淌千年的緩緩琴音撫平血雨腥風,守護著蓋世英雄和一方熱土?
靈璧虞姬文化園(攝影師:國小姐)
“帳下佳人拭淚痕,門前壯士氣如云,倉皇不負君王意,只有虞姬與鄭君。”
“布叛增亡國已空,摧殘羽翎自令窮,艱難獨與虞姬共,誰使西來敵沛公。”
這是蘇軾、蘇轍紀念虞姬的詩篇。文人墨客凄楚的吟誦,仍在園區精巧的布局中留有余音。
靈璧虞姬文化園(攝影師:李瀟)
虞姬文化園里,古色古香的畫廊,古今名人題寫的碑刻是楚歌悲涼的韻律。園中陳列著的垓下和虞姬墓中出土的文物、相關史料、詩詞歌賦是歷史遺留的物證。項羽虞姬并馬而行,三軍隨之走遍天下,在戰火狼煙中不離不棄的雕塑場景,是人們攬古緬古,品味遙遠楚漢文化的精神寄托。
靈璧虞姬文化園(攝影師:胡恩泰)
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向黃昏。虞姬墓里美人長眠,歷經千年,時壞時修,莊嚴肅穆。墓前的古柏伸出虬龍般的枝椏,猶如項羽伸開的雙臂擁抱著虞姬。雕梁畫棟相伴,青山綠水永存。
靈璧虞姬文化園(攝影師:胡恩泰)
蒼松翠柏掩映,綠草春花點綴。春,讓虞姬文化園在勃勃生機中,凝固了悲壯的瞬間,多了些絕美的柔情。這是一幅鋪展著歷史的畫卷,流芳千年,也給垓下大地種下美名。
靈璧虞姬文化園(攝影師:李瀟)
雖然當年楚敗,如今誰得天下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千古傳頌,四方敬仰的綺麗傳說。
這個春日,讓我們一起走進虞姬文化園。行走于故地,我們是后人,也是故事中的主角。亭臺樓閣間看的是歷史,憶的是古人,反思的是自己的人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