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 正文

            全球球精選!鄭小瑛:九十猶未老 奮向藝海行

            2022-08-14 05:37:50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走近文藝家】

            光明日報記者 韓業庭


            (資料圖片)

            鄭小瑛?光明圖片

            93歲的她是中國第一位女指揮家,被業界同人稱為“穿裙子的卡拉揚”,先后獲中國歌劇事業特別貢獻獎、文華指揮獎、金鐘獎終身成就獎等。如今,她依然活躍在舞臺上,她說:“如果有一天倒在指揮臺上,那才是最浪漫的事。”

            93歲的老人能做什么?含飴弄孫、養花遛鳥、曬曬太陽、打打太極,或者躺在病床上,等待生命終點的到來。對鄭小瑛而言,那些似乎還很遙遠,她現在依然步履匆匆地奔波在音樂的道路上。剛剛過去的7月,她就在廈門、北京、杭州等城市,指揮了數場音樂會,還舉辦了音樂講座。

            每次演出,從觀眾席上遠遠望去,指揮棒都在鄭小瑛的手中靈動地飛舞著,不僅掌控著音樂的節奏,也調動著現場觀眾的情緒。演出結束,滿頭銀發的鄭小瑛,轉過身向觀眾致意,現場總會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那掌聲不僅是為精彩的演出喝彩,也是為一位93歲老人的生命強音點贊。

            1929年9月,鄭小瑛出生在上海。她的母親溫嗣瑛從小接受新式教育,中學畢業后,不顧家人“斷絕關系”的威脅,獨自一人從老家重慶前往上海學習新式女子體育,后來成為中國第一代女子體育教師。

            鄭小瑛繼承了母親骨子里的那份倔強和要強。少年時代,看到國家山河破碎,她想當戰斗機飛行員保家衛國,但因軍校只招男生而作罷。高中畢業時,解放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本來已考取了北京協和醫學院的鄭小瑛,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毅然“逃”到解放區,成為文工團的一員。新中國成立后,她被保送到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1960年初,又被選派到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學習歌劇、交響樂指揮。33歲那年秋天,鄭小瑛在蘇聯國立莫斯科音樂劇院指揮了一場難度極大的意大利歌劇《托斯卡》,成為第一位登上外國歌劇指揮臺的中國指揮。

            “文革”結束后,鄭小瑛重返指揮臺,擔任中央歌劇院首席指揮。有一次,她指揮演出歌劇《茶花女》,劇場里一片鬧哄哄,觀眾有的嗑瓜子,有的聊天,還有的趴在樂池邊問東問西,顯然把歌劇場當成了戲園子。演出結束,鄭小瑛坐在觀眾席上思考良久,“不是我們的觀眾素質低,而是音樂教育缺失得太久了”。

            從那時起,不管是歌劇還是交響樂,演出前,作為指揮的鄭小瑛,總要先進行20分鐘講解。剛開始,愿意聽講解的人很少,鄭小瑛就拿著喇叭站在劇院門口吆喝,請觀眾提前入場聽講座。起初只有二三十個聽眾,后來人越來越多,甚至有人多次買票只為聽鄭小瑛的講座,這便是著名的“鄭小瑛模式”。四十多年來,鄭小瑛演到哪兒講到哪兒,直接聽眾達上千萬。“音樂來自人民,大眾需要音樂。”鄭小瑛說,“搞表演的人不能擺臭架子,你離開了觀眾什么也不是。你多付出一點,幫大家捅破那層窗戶紙,就能換得他們對你勞動價值的理解和尊重。”

            舞臺上的鄭小瑛,氣質優雅,神采奕奕;接受采訪時,她聲音洪亮,中氣十足。你完全想象不到,這樣一位老人,已跟癌癥斗爭了二十多年。

            1997年下半年,退休后的鄭小瑛打算去廈門籌建一個樂團。那段時間,她消瘦得厲害,去醫院一檢查,得了直腸癌。“剛開始很緊張,因為我還有很多事沒有做,不甘心啊。”鄭小瑛回憶道,“平靜下來后,我決定好好進行治療,并對自己說‘沒有什么可以阻擋我重新站在指揮臺上’。”手術后,為了能早日康復,鄭小瑛強忍劇痛,每天堅持在醫院的走廊里走動鍛煉,一步、兩步……一直堅持到一千步。幾個月后,鄭小瑛出院了,頭發也因化療掉光了。她毅然戴上假發飛赴愛沙尼亞,指揮愛沙尼亞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出。當她指揮樂團奏響根據中國古典名曲《霸王卸甲》改編的協奏曲時,那激越的旋律,不僅是對古戰場上金戈鐵馬場面的演繹,也是她與病魔搏斗的生動寫照。

            2014年,鄭小瑛肺部的下半葉查出癌癥。她沒跟任何人說,一個人跑到醫院做靶向治療,半個多月后就回到了排練廳。2015年,鄭小瑛第三次查出癌癥,這次在肺部上半葉。“大夫一跟我說靶向放療,我馬上就同意了,很方便,又不用住院,連續五天,每天半個鐘頭。”鄭小瑛平靜地說,像是在講述別人的故事。對待生命,她總是這樣瀟灑慨然:“如果有一天倒在指揮臺上,那才是最浪漫的事。”

            憑借那份倔強,鄭小瑛在男性主導的音樂指揮行業里創下多個“第一”:成為中國第一位女指揮家,與朋友一起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女子室內樂團,參與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公助民辦職業交響樂團——廈門愛樂樂團,榮獲中國歌劇事業特別貢獻獎、文華指揮獎、金鐘獎終身成就獎等榮譽,被業界同人稱為“穿裙子的卡拉揚”(編者注:卡拉揚為奧地利著名指揮家,被譽為“指揮帝王”)。

            如今,雖然已過鮐背之年,鄭小瑛仍無休息的打算,只要旋律響起,她的身心便會全情投入到樂譜上。有演出時,她會跟年輕人一起排練,一場彩排幾個小時,她可以不喝一口水。中午休息,她就在沙發上躺一會兒,醒來后,喝杯咖啡,吃些點心,繼續登臺。她尤喜甜食,比如蛋糕、巧克力,還笑言那是她“長壽的秘訣”。演出之余,鄭小瑛還玩起了新媒體,在各大網絡平臺上均注冊了賬號,經常利用互聯網開展藝術普及工作。總有人問鄭小瑛:“為啥不停止工作?”“不工作干什么呢?工作就是我的生活。”她說,“只要還能‘撲騰’,我會永遠站在舞臺上。”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14日?12版)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