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滾動:那個時代中國學術的人和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光明書話】
作者:陳來(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趙元任先生,老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他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是中國學者全面利用現代語言學理論研究中國語言并取得世界性聲譽的第一人。同時,他也是中國現代音樂的先驅和大師,他的音樂作品把中國傳統和現代音樂作了創造性的融合,并一直流傳至今,成為中國音樂院校的經典教材。趙元任博學多才,既是數學家,又是物理學家,是近代推動中國科學進步的先驅者。
趙元任在準備錄音鋁盤(1935年)?圖片選自《好玩兒的大師》
趙元任先生曾說,自己研究語言學和許多事物,是為了“好玩兒”。在我們看來,“好玩兒”,代表著對于對象事物的一種無功利的深厚的美學興致。清華國學研究院另一位導師梁啟超說過:“必須常常生活在趣味中,生活才有價值。”陳原先生曾加以解釋說:“好玩者,不是功利主義,不是沽名釣譽,更不是嘩眾取寵,不是一本萬利。”按照這個解釋,我們可以了解趙先生說的“好玩兒”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好玩兒”是表達一種自由創造的心靈狀態,是對世間萬物抱有無窮熱愛和興趣的心靈狀態。這是一種人文主義的精神體現。趙先生的學術研究充滿了科學精神,而他的人生態度充滿了追求興趣的人文精神。本書名為“好玩兒的大師”,也是為了突出這一點。
這套書名為影記,影記之“影”,不是電影之影,而是作為影像的照片。影記之“記”,則是指對照片的歷史場景和人物關系的文字說明。影記對于學術史的研究意義在于,生動的圖片影像是人們體察、把握歷史的重要的經驗條件,而影與記的結合,一方面使得影像有了“記”的文字支持,一方面也使文字之“記”有了“影”的實證和呈現。趙元任先生在1910年到達美國后不久便買了一架照相機,一生拍照無數。他一生中留下的大量照片、所記錄的人和事,一方面可以與趙先生的日記、傳記相互印證,使他的個人史成為有影像的、活生生的歷史,此一歷史不僅可以讀,還可以看;另一方面,可以使我們今天的人具體地感知那個時代及在那個時代中生活的人。特別是,他所接觸、為之攝影的那些人都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知識人和學術研究大家,影記為我們了解那個時代中國學術的人和事,了解那個時代中國學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提供了另一種生動的視角。
本書為學術篇,主要側重于趙先生1920至1940年代在中國的學術活動及其與中國學人的往來關系,對增加人們關于20世紀前半期中國學術史的具體感知頗有益處。其中既涉及趙先生親身參與的一些重要事件、活動、組織,如中國科學社、清華國學研究院的成立、各種方言調查等;也涉及很多中外著名學者,如羅素、高本漢、蔡元培、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劉半農、傅斯年等。本書編者趙新那先生是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的特別顧問,黃家林先生是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的特聘研究員,他們所完成的這一工作,不僅是他們自己多年努力的成果,亦為本院的重要研究成果。所以,我不揣簡陋,對趙元任先生與清華國學研究院,對本書作為影記的意義,向廣大讀者做一介紹,以使大家了解這一工作的重要意義。
趙元任先生是清華國學研究院的驕傲,是清華的驕傲,是中國學術的驕傲。我們期待,中國學者將繼承和發揚趙元任先生的學術精神,為中國學術的卓越發展而不懈努力。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08日?11版)
標簽: 中國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