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讀:【喜迎二十大】遼寧:自主創新奔振興
【喜迎二十大】
光明日報記者 劉勇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青坡
秋高氣爽,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內洋溢著奮進氣息。紅色的工業機械人靈敏快捷,跟隨測試人員的指令,展現千姿百態。自主研發的移動機器人一刻不停,在測試區內實時交互信息,避障轉彎來去自如……
(相關資料圖)
“為了將一批出口海外的移動機器人調試至最佳狀態,我和同事放棄中秋假期,加班加點測試關鍵性能,確保產品順利交付,用開拓創新的實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工藝調試工程師陳賞對記者說。
9月5日,遼寧實驗室揭牌儀式在沈陽渾南科技城舉行。由遼寧材料實驗室、遼寧遼河實驗室、遼寧濱海實驗室和遼寧黃海實驗室組成的遼寧實驗室正式掛牌。
新成立的遼寧實驗室將圍繞新材料、智能制造、清潔能源及精細化工、高端裝備制造等優勢領域,培育遼寧的戰略科技力量,支撐遼寧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和三大世界級產業基地,力爭在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上突破“卡脖子”難題。
自立自強唯有自主創新。在遼寧省丹東市,遼寧思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的科研人員正在對一款新型物聯網智能水表進行性能測試。這里曾自主研發出物聯網燃氣表、水表、熱量表等多個智能數字儀表,獲得專利及軟件著作權160余項,使公司成為國際上唯一一家同時擁有高、中、低壓超聲波燃氣計量產品,并且通過歐盟認證的企業。
“智能儀表關鍵在于元件。我們積極開展技術平臺研發,已經完全實現關鍵技術和元器件國產化,研發出物聯網膜式智能燃氣表、5G物聯網超聲波智能水表等一系列具有行業競爭力的代表性產品,在北京、上海等90多個城市的燃氣公司與自來水公司實現規模化應用。”遼寧思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家檳說。
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振興發展要堅定不移地走創新路、吃創新飯。遼寧丹東江灣工業園內,一項項智慧園區建設正加快進行。丹東克隆集團智能化改造項目,將于10月前完成設備安裝調試;丹東大東線圈工程有限公司半導體器件及模塊封裝測試項目,第二條生產線正式投產……園區的智慧管理和應用平臺將覆蓋所有企業,對企業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環境監測等方面進行實時監控,實現數據歸類,輔助決策監管。
一根網線,聯通了云端,撐鼓了錢袋。在朝陽市朝陽縣,玖壹農業有限公司依托沈陽農業大學和吉林農業大學“雙院士”團隊的技術支持,開展設施羊肚菌生產技術研究與相關智慧監控調節的相關設備開發,同時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實際生產,推進羊肚菌設施規模化種植產業發展,實現年銷售收入1350萬元、利潤405萬元。
“羊肚菌雖然價格不菲,但種植難度極高,需要嚴格控制溫度、光照。我們研發的‘光熱分離’智能環境控制系統,可以自動進行調溫、加濕和補光等操作,實現日光溫室羊肚菌溫光氣濕綜合環境管理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管理。”沈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須暉介紹。
數字賦能產業,創新驅動發展。遼寧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力威表示:“努力讓遼寧的創新生態更加優化、創新平臺更優更強、創新人才更加集聚、科技企業更多涌現、科技成果更多轉化、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更加顯著,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22日?01版)
標簽: 喜迎二十大
- 01 “最北自貿片區”成開放“新引擎” 加快向北深層次開放步伐
- 02 湖南打造全面深化改革的“湖南樣本” 標志湖南放管服改革將全方位升級
- 03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山東“無證明之省”建設全面啟動
- 04 從“火龍果”到“開心果” 大連李官鎮葡萄采摘進入收尾階段
- 05 遼陽石化:前8個月燃料消耗量同比降低9.1%
- 06 世界看點:在希望的田野上 | 五谷豐登糧滿倉 山西高平45萬畝玉米進入收獲期
- 07 環球視訊!【在希望的田野上】全國秋糧收獲近兩成
- 08 全球百事通!油價調價窗口今日開啟,或迎年內“第七跌”
- 09 微資訊!快遞保價:理賠不該這么難
- 010 【天天聚看點】多地禁止以食品名義銷售檳榔,近千億產業鏈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