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 正文

            《這十年·追光之夜》:主流價值的全民共情

            2022-10-26 05:41:28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者:韓瑩(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0月14日,主題晚會《這十年·追光之夜》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播出。該晚會以“追光”為主題,以多空間場景、多屏互動形式,講述各行各業的“追光者”投身新時代的感人故事和逐夢歷程,以創意化舞臺裝置藝術重構時空關系,將中國人這十年間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故事鐫刻在24小時的時光輪轉中,讓理想之光、奮斗之光、希望之光成為謳歌奮進成就、禮贊偉大時代的精神力量。

            從紅日初升,到夜幕降臨,流轉的時光記錄下追光者們奮斗的身影。晚會融合藝術寫意與記錄寫實,聚焦各領域的時代建設者,立體講述追光奮進、拼搏創新的中國故事。“光”的意象蘊含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文明、科技創新、強軍愛國、大灣區發展、大國工程等多主題表達。晚會以時代的建設者、輝煌成就的鑄就者為主角,將有時代印記、歷史印記的個人故事融入有宏觀視野的中國故事。航天人代表、十年航天追夢人張玉花見證了中國的“探月”和“探火”。作為玉兔號月球車的研制者,她看著玉兔號踏上月球表面,留下一道美麗的車轍。90后青年代表胡洋、歐勇、韓超以挑戰極限的膽識、魄力與智慧展示中國實力。偉大的事業都始于夢想、基于創新、成于實干,追光者鑄就一個個中國速度、中國奇跡。

            晚會現場的“時光表盤”書寫著追光者們的故事,舞臺場景空間與網絡現場實景交互融合,以時空隱喻賦能故事表達。日出東方,早晨6點,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湖南十八洞村、寧夏回族自治區閔寧鎮、重慶下莊村和中國所有鄉村一樣,山綠起來、人富起來,美麗中國,世世代代。演播間舞臺場景與來自全國各地多屏網絡合唱疊加出國泰民安、鄉村振興的盛世景觀。而演員們在沉浸式的情境中演繹的節目《種子》,致敬植物學家鐘揚對國家的無私奉獻。十多年來,他每年超過一半時間都在西藏。普通人眼里的生命禁區,在他眼里卻是天堂。他搜集了4000多萬顆種子標本,填補了世界種子庫沒有西藏地區植物種子的空白。一次出差途中遭遇車禍,讓鐘揚離開了心心念念的種子事業。節目畫面由在舞臺場景空間里演員飾演的鐘揚遷移到屏幕中紀實影像中的鐘揚,實現了屏與屏之間的觀感躍遷,更實現了舞臺時空與真實時空的心理融通,這種空間美學的創新表達震撼了全場。晚會通過“戲劇+舞蹈”的不同話語場域轉化,呈現“歷史空間”“現實空間”“虛擬空間”三個空間,使歷史與現實、情與景交融。這些不同場域的立體交互演繹,符合觀眾的審美品位,喚醒了人們的歷史記憶、文化記憶,引領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以追光者為學習榜樣,投身偉大事業。

            這臺晚會是《這十年》主題系列網絡視聽節目的內容之一。這個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策劃指導的系列網絡視聽節目創新運用多種網絡視聽節目形態實現矩陣傳播,包括50集微紀錄片《這十年》、12期訪談節目《這十年·追光者》、主題晚會《這十年·追光之夜》、20集網絡紀錄片《這十年·幸福中國》等,在全國重點網絡視聽平臺聯合播出。其中,由湖南衛視、芒果TV制作的《這十年》50集微紀錄片,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50人50事”,將具有時代風貌的個人故事與中國大發展的時代巨輪交融,以個人敘事的微觀視角見證這十年中國的發展成就,凸顯“人民美好生活,表達無處不在的感動瞬間”。12期紀實訪談節目《這十年·追光者》以時代“大事件”為背景,通過追光探尋員的視點和主持人的訪談,還原年輕的追光者參與國家建設的奮斗歷程,以小水滴折射大時代,實現主流價值的全民共情。

            總而言之,《這十年》主題系列網絡視聽節目在全媒體傳播體系中創新制作理念和傳播方式,突出奮進新時代的主流價值導向。同一主題下不同節目樣態的敘事表達、藝術呈現彼此觀照,更加生動鮮活地展現了新時代國富民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麗圖景。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26日?15版)

            標簽: 主流價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