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 正文

            走,去清涼之地避暑消夏

            2023-07-09 05:38:34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編者按

            未入伏天,酷熱先至。今年夏天,全國多地早早進入了“高溫超長待機”模式。連日來,中央氣象臺多次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京津冀、黃淮等許多地區氣溫接連突破40℃,網友紛紛調侃“出門就是三分熟”“走出空調房,就進桑拿浴”。“哪兒涼快去哪兒玩”成為眾多游客的出行選擇。

            炎炎夏日,逃離盛暑的悶熱,到林海中漫步,繁蔭掩映里尋一方清涼;在碧波上泛舟,湖光瀲滟間品兩岸青綠;去濕地公園露營,夜色靜謐時枕星光入夢;來鄉間民宿小住,田園山色中沐一縷涼風……今天,我們將鏡頭對向黑龍江、內蒙古、貴州、云南四個熱門避暑打卡地,伴著記者的文字,共赴一場品味清涼夏韻的同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黑龍江:“天然空調”已開啟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季雅寧 光明日報記者 張士英

            凌晨3時,祖國最東端黑龍江佳木斯撫遠市,一輪紅日挑開了東方的曙色,緩緩升起,滿江金波,霞光萬斛。

            “太激動了,今天我是全國最早見到日出的人。”來自廣州的大學生呂修光特意與同學相約到東極看日出。入夏后,撫遠市的外來游客日益增多,操著各地方言的游客匯聚于東極閣之上,伴隨著徐徐涼風,迎接祖國的第一縷陽光。

            除了觀賞日出,吸引游客的還有這里的清涼。撫遠境內河湖泡沼星羅棋布,綠色覆蓋面積達70%以上,夏季平均氣溫保持在22℃左右。墨色的黑龍江與藍色的烏蘇里江在這里奔騰交匯,造就了中國最大的淡水沼澤濕地——三江濕地。這里是全世界僅存的三大黑土濕地之一,也是東北亞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停歇地和繁衍棲息地。每年夏季,全國各地的游客猶如“候鳥”一般來到撫遠,在江邊吹吹風,享受“天然空調”。

            今夏,依托豐富的森林、濕地資源以及華夏東極、神州北極等沿邊文化資源,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開展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動”,推出大森林、大濕地、大界江、大湖泊、大草原、自駕游、邊境游、研學游、康養游等10大避暑主題旅游精品和線路。

            “瞄準當前夏季避暑市場的新需求,我們創新推出首屆中俄地方文化藝術季125項活動、10大特色主題博物館、12條遺址遺跡文物主題游徑等文化項目,舉辦第十三屆中俄文化大集、第五屆全省旅發大會暨首屆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哈爾濱國際馬拉松等品牌節慶和賽事活動,豐富避暑消夏體驗。”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何晶說。

            驟雨初歇,行至地處齊齊哈爾市的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一片湖水環繞的小山坡下,涼風迎面吹來,清爽怡人。山坡后,一群丹頂鶴呼嘯著從頭頂掠過,一道道耀眼的銀光劃過靜謐的濕地。遠處清澈的水面上,還有零星幾只在悠閑覓食,如同水墨畫般,引得游人紛紛舉起手機、相機拍照。

            “這里的丹頂鶴聞名遐邇,今天身臨其境,感到非常震撼,保護區的生態環境非常好,人與自然和諧地融匯于此。”重慶游客王偉如是說。

            深入小興安嶺腹地,在伊春森工上甘嶺林業局公司溪水林場,一望無際的高大喬木筆直矗立,林海莽莽,空氣中彌漫著徐徐涼意與木質芳香。來到這里,人們通常都會做一件事,就是大口呼吸。據悉,伊春市森林覆蓋率達83.8%,被稱為“天然氧吧”,有著“中國林都”的美譽。

            像齊齊哈爾、撫遠、伊春這樣擁有良好生態資源的避暑游目的地,黑龍江還有很多:漠河北極村夏日風光、嘟嚕河濕地觀鳥、興凱湖界湖風情……黑龍江多地依托自身優質生態資源,打造避暑游精品線路,努力將“涼資源”轉變為“熱經濟”。

            此外,城市周邊的旅游景點、景區因地制宜,開發“清涼游”產品,供本地和周邊游客選擇。日前,哈爾濱深入挖掘森林、濕地旅游資源,聚焦登山、玩水、露營、自駕等特色活動及產品,輻射西餐、燒烤、老字號等美食周邊,涵蓋公共文化活動、文藝演出,持續推出一日游、多日游等避暑生態旅游精品線路。

            “大暑將至,黑龍江20℃的‘天然空調’已開啟,歡迎來品味最清爽、最生態、最迷人的龍江夏天。”何晶向全國各地的游客發出邀請。

            內蒙古:“生態氧吧”等你來

            光明日報記者 高平 王瀟 光明日報通訊員 譚艷麗

            盛夏,走進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或到神駿灣生態體驗區泛舟水上,感受微風習習;或在濕地公園尋一處秘境,盡享綠樹掩映帶來的清涼;或漫步三合風情步行街,體驗朝鮮族特色美食,吃一碗朝鮮族冷面。

            年平均氣溫只有6℃左右的烏蘭浩特市,坐落在內蒙古東北部,處于大興安嶺與松遼平原接合處。河流、灘涂、草地、森林,優越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讓這里成為夏日避暑納涼的好去處。

            洮兒河與歸流河兩河交匯形成了良好的自然生態,也鋪就了烏蘭浩特洮兒河國家濕地公園令人心曠神怡的綠色。走進這里,茂密的樹林抵擋著高溫,清涼的氣息迎面而來,吹散細胞里的炎熱。游客們三五成群,在洮兒河畔蕩著秋千,細聽流水潺潺,好不愜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烏蘭浩特市結合濕地特點,打造了“迷霧雨林+轟趴部落”網紅打卡地,通過干冰霧氣營造了猶如仙境的氛圍感,不僅能夠讓人體驗大自然的美好,還帶來了絲絲涼意,讓游客在玩樂中舒緩身心,盡享夏日的輕松與愜意。

            “我們濕地公園植被覆蓋率高,水資源豐富,是烏蘭浩特市的‘天然氧吧’,這里不僅有迷霧深林,還有聽濤秘境等21處景觀節點,能在炎炎夏日給廣大游客解暑降溫。”烏蘭浩特市洮兒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局長張煥軍介紹。

            6月26日,興安盟阿爾山市獲評“2023避暑旅游優選地”。當全國各地進入盛夏高溫時節,阿爾山市以22℃的清涼世界,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避暑觀光。

            驅車來到阿爾山城南,一片占地3.7萬平方米的新式建筑躍入眼簾,這里是阿爾山“鹿角灣”溫泉度假營地。簡約大氣的“星座”房車營地干凈舒適、功能齊全,“神鹿”木屋營地和“北斗星”帳篷營地精致浪漫,讓來度假的游客“枕山水入眠、邀星空入夢”。“我們一家三口是從杭州過來的,孩子非常喜歡住在這樣的小木屋里,白天在戶外草坪上做游戲,晚上躺在床上數星星,她說這里和她在繪本里看到的一樣,像個童話世界。”來自杭州的楊秋霞女士開心地說。?

            從阿爾山一路向北,路邊的景致逐漸從森林切換成草原,藍天、白云、牛羊成群,清涼、遼闊、悠遠、詩意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這便到了呼倫貝爾額爾古納。額爾古納2.89萬平方公里的轄域內,綠色覆蓋率達到93%,其中濕地面積達156萬公頃,是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組成部分,莽莽興安林海、滔滔古納江水、遼闊天然草場、秀美河谷濕地、清俊挺拔白樺渾然一體,讓人感受到這片土地的自然之寵、造化之功。因為適宜的氣候條件,額爾古納也成為夏季避暑勝地。

            為接待好更多來避暑的游客,日前,額爾古納市加快文旅產業能力建設,豐富業態內涵,提升文旅品質。充分利用指尖呼倫貝爾、智慧導覽等平臺,讓出行更智慧;線上線下融合,推出集戳打卡、主題郵局及快遞進景區等活動,全線旅游驛站應開盡開,讓游玩更便捷。

            來貴州,沐一縷清風

            光明日報記者 呂慎 陳冠合

            每年6月,看到掛著外地牌照的車輛在街頭往來穿梭,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九壩鎮的居民們就知道,最熱鬧的避暑季到了。

            “熟客早早就打電話,房間都訂完了。”這兩年,九壩鎮山堡社區村民袁家富利用自家閑置住房開起了避暑山莊,按人頭月租,每個月包吃包住。他說:“避暑季一來,我就有了奔頭。”

            年平均氣溫15℃、夏季平均氣溫25℃的桐梓,從2006年迎來首批避暑游客至今,已有2033間鄉村旅館、34個鄉村旅游點、9.82萬張床位,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每年夏天都來桐梓,住著非常安逸。”重慶人王先生說,今年聽說貴州推出了“兩免兩減半”優惠,景區門票、高速公路通行費都是5折,自己也計劃到更多地方耍一耍。

            到桐梓來休閑避暑、旅游養生、暢享大婁山的清涼,成為許多游客的心之所向。在近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等共同主辦的中國避暑旅游發展報告發布會上,桐梓縣和貴州省貴陽市、六盤水市、安順市、大方縣、水城區、西秀區7地一道入選“2023避暑旅游優選地”。

            盛夏已至,多彩貴州旅游迎來黃金時節,一路向“黔”成為更多人的出游選擇。“剛一下車,就感覺非常涼爽、舒適。”北京游客何先生,今年第一次來到貴州六盤水市旅行。涼爽的氣候、便捷的交通、優美的環境都讓他決定,明年夏天還要帶上家人再來。

            地處磅礴烏蒙的六盤水,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涼爽舒適級氣候達223天以上,夏季平均氣溫19.7℃,作為低緯度、高海拔地區少有的夏季避暑勝地,被譽為“中國涼都”。

            六盤水市盤州市烏蒙大草原腳下,箐口村、小樹林村等多個村寨里,民宿、客棧顧客盈門。小樹林村村民萬和平說:“忙不過來嘞,每天要接待上百外地游客。”四川游客高女士非常滿意地表示:“住得舒服、伙食好、服務態度更好,我們準備續住。”

            烏蒙大草原旅游景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兩免兩減半”政策實行后,烏蒙大草原每天都有廣東、四川等地的中老年游客前來避暑,游客增加了50%到60%左右。隨著暑假的到來,學生等旅游人群不斷增加。

            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貌、傾瀉而下的黃果樹瀑布、“地球上的綠寶石”荔波小七孔、“露天博物館”西江千戶苗寨……這個夏天,貴州以豐富的旅游業態、不斷提升的服務質量,吸引著全國游客歡聚在這個“天然大空調”“生態大氧吧”,沐一縷清風,享一季清涼。

            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麟在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調研時表示,要緊盯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全服務鏈,精準高效滿足游客的個性化、智慧化、多元化需求,持續提高多彩貴州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以高水平服務帶動高人氣旅游,全力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到云南,尋一方清涼

            光明日報記者 徐鑫雨

            “白天我和朋友沿著洱海騎行,夜晚去逛大理古城。蒼山洱海太美了,這里的溫度讓人感到愜意舒適。”今年端午節,山東淄博市民楊女士選擇到云南大理游玩。隨著中高考結束,暑期旅游熱潮來臨。日前公布的“2023避暑旅游優選地”名單中,云南昆明、大理、石林、騰沖上榜,到云南避暑納涼成為許多游客的選擇。

            “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說的就是大理。這里藍天白云常駐,蒼山、老君山、無量山秀麗雄奇,屹立千年的三塔巍峨昂然,演繹愛情傳奇的蝴蝶泉靈動清澈。在大理,消暑方式不止一種。游客可以到蒼山洗馬潭、石門關感受山間涼風的吹拂,在林間幽谷中聽溪水潺潺、蟲鳥齊鳴,也可以到洱海邊騎行吹風,去洱源泛舟西湖,在下關靜賞風花雪月。

            “為滿足暑期研學潮,大理將舉辦豐富的展覽和研學活動。此外,還有別具特色的火把節、七夕節活動。”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楊梅秀告訴記者,“近期大理州出臺‘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十條’規定,推出景區分時段分區域優惠、中高考考生優惠等文旅惠民活動,促進文旅產業提質增效。”

            今年端午假期,作為避暑游熱門目的地的昆明,旅游訂單量呈較快增長。飛豬數據顯示,飛往昆明的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超3.7倍;昆明高星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超19.5倍,民宿預訂量同比增長超35.9倍。在春城花都昆明游玩,可享“一分寧靜、兩分浪漫、三分閑適、十分愜意”。昆明城三面環山,懷抱滇池,夏無酷暑,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最佳避暑城市”“中國最佳避暑城市”。

            昆明,飽含歷史文化印記。在云南師范大學一二一校區,追憶西南聯大的崢嶸歲月;在云南大學東陸校區,一睹曾經的云南貢院所在地至公堂,感受會澤院的歷史。昆明著名歷史文化古鎮官渡古鎮、中國近代史著名軍事院校云南陸軍講武堂、云南省博物館、大觀樓等人文氣息厚重。湖天一線的撈魚河公園、“滇南八景”之首的西山、奇景疊生的石林,也是避暑的好去處。

            在滇西,徐霞客游歷騰沖時發出“迤西所無”的感慨。被譽為“極邊第一城”的騰沖地處北緯25度氣候帶,77.23%的森林覆蓋率使騰沖成為“天然氧吧”。伴著涼爽夏風,游客徒步高黎貢山中,探秘神奇的動植物,重走遠征軍之路,找尋茶馬古道今日的遺跡,在火山熱海享天然溫泉。玩罷,吃上一碗爽口開胃的傣家撒撇、涼拌水果,將清涼貫徹到底。騰沖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常再菲說,“夏日的騰沖平均氣溫在21-27℃。游客來到騰沖,看滿目蒼綠,擇一方小院閑適而坐,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七彩云南,避暑勝地不只有大理、昆明、騰沖,還有麗江、迪慶、怒江、楚雄等地。森林、雪山、溶洞、湖泊、花海......多彩云南四季如春,滿城花香,值得游覽的避暑勝地不勝枚舉。盛暑之時,不妨逃離悶熱,來到充滿詩意的云南,尋一方清涼。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09日?05版)

            標簽:

            上一篇:賀志軍:面對醫學難題要勇往直前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