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天地 賡續文脈——中國文房器物淺賞
【藝境觀象】
作者:劉傳俊(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文房雅玩專業委員會主任)
正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舉辦的“賡續文脈——中國文房藝術展”,立足中國傳統文化,通過600余件套文房器物展現其藝術之美。展覽期望借由對文房器物的呈現,探尋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的意義與價值,喚起大眾對文房文化的重新審視與思考。
(相關資料圖)
“汪洙”款高山雞骨白壽山石山子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文房器物雖小,也能映射出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觀念與文明意識,承載著民族基因中對美的感知、對生活的態度以及對世界的思索。
“文房”指文人的書房、書齋,也指文房、書齋體系及相關器具。提到文房,大家會自然聯想到筆墨紙硯及相關文具,其實文房還包括很多我們熟悉的品類,如清玩雅玩類的棋、香、茶、酒道具,琴、瑟、簫、笛、投壺、藏鉤、猜枚、七巧板等,還有清供清賞類的書齋匾額、賞石、奇木、瓶花等,以及書簽、詩筒、文房箱匣、帖架、隱囊、爪杖、榻、懶架、隱幾、交椅等動使類文房。
文房雅物是載道之器,與文人雅士朝夕相處,故蘇子美嘗言:“明窗凈幾,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
明清毛筆一組
早在上古時期,便已出現了人類使用“文房器具”的痕跡。如根據仰韶文化時期、馬家窯文化時期發現的彩陶器物上繪制的圖案,可推斷當時已經出現類似毛筆的繪制工具。在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寶雞北首嶺等遺址和墓葬中,發現有繪畫所用的顏料、磨硯、研磨錘等工具。商周時期是文房用具的初級形成階段,從甲骨文到青銅器金文、鳥蟲篆文等文化符號,可以推斷出彼時的文化活動已很豐富,用于書寫、鏤刻的工具已基本定型。秦漢時期,隨著筆、墨、簡、牘、硯的演變,文房器物已逐漸發展成為系列,且各地統一了稱謂。到了漢代,還出現了很多贊美文房器物的專門文章,如蔡邕的《筆賦》、李尤的《墨銘》等。而從《雅琴賦》《圍棋賦》《投壺賦》等可見,其他的文化活動亦漸活躍。
隋唐至兩宋是文房發展的重要階段。科舉制度促使大批學子走進書房、書齋,而士大夫們更是以書齋生活為樂。唐宋詩詞中出現了很多關于書齋場景的描寫,如杜甫《冬日有懷李白》有云:“寂寞書齋里,終朝獨爾思。”蘇轍在《和柳子玉紙帳》中道出:“夫子清貧不耐冬,書齋還費紙重重。”文化生活的多樣使得文房用具品種大大豐富,書齋案頭之物又稱清玩、雅玩、清供,被譽為“四友”“清友”。我們通過淺賞幾件古代文房器物,管窺中國文房藝術之美。
雞翅木“文奩”
黑漆嵌螺鈿、描金雙龍戲珠紋兔豪筆,通體髹黑漆,筆端用金漆墨書“大明萬歷年制”,筆管及筆帽以金漆彩繪和螺鈿鑲嵌工藝繪出兩條五爪升龍。金、紅二色搭配頗具視覺沖擊力,五彩螺鈿斑斕奪目。筍尖式花豪與故宮博物院藏明代宣德、嘉靖、萬歷年間黑漆彩漆描金云龍紋筆筆毫一致,或為晚明宮廷御用之筆。故宮博物院所藏類似毛筆,筆管僅現描金或彩漆工藝,此管金漆彩繪與鑲嵌五彩螺鈿工藝共用之筆,實屬罕見。
另外一對竹刻米芾、蘇軾詩文五色豪筆,竹管色澤熟潤,筆帽、筆端均用牛角等鑲口,筆管銘米芾、蘇軾詩句,并配以秋菊、竹石圖,布局錯落有致,畫工典雅,刻工精湛。
“一筒幽香時時開,四句暗喻娓娓來。文人自古多騷客,一種心動是讀書。”試看晚明時期的這款黃花梨花卉紋筆筒,外壁陽雕玉蘭、海棠、秋葵、梅花四種花卉,并用真草隸篆四種字體銘文,對四種花卉加以贊美,筆筒口設計為初綻的玉蘭花,構圖、雕工、篆刻堪稱一流。
“馬上封侯”鎏金銅硯滴
與筆筒相比,硯滴在當今少有人使用,但在古代文房中確是案頭必備。明代“馬上封侯”鎏金銅硯滴設計頗為奇巧,駿馬四蹄彎曲呈側臥狀,其前肩、后腿上部均有火焰紋。馬背上兩只猿猴似在耳語,一只側身,另一只抱膝而坐,臀下設有吸管,通馬腹部,后背有一圓孔。如若手指按住圓孔便可以管汲水,抬起手指水便可滴出,甚為巧妙。
壓尺,今又稱鎮尺,是輔助類的重要紙之屬文房。清代中期的紫檀嵌螺鈿銘文壓尺,長26.7厘米、寬9厘米,正面以螺鈿鑲嵌三個篆文通假字“錯錯錯”。背面隸書銘文“鑄錯空糜六州鐵,補鞋不似兩錢錐”,語出宋代方岳《舊傳有客謁一士夫題其刺云琴棋詩酒客因與談》。從鑲嵌的字體、銘文刀工可知,主人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
紫檀嵌銀絲銘文“雪居”款一品清蓮香盤
在動使類文房中,有一種攜帶方便的文具盒,能夠將文房用具收納其中,以備筆會雅集、趕考出行之用。清代中期雞翅木“文奩”,長不足30厘米,采用交泰式咬合設計。盝頂盒蓋隸書銘文“文奩”,奩內文具仍存朱砂墨硯、烏墨硯及錫質小蓋盒,暗屜式的設計精巧別致。
除了常見的文具,一些雅玩類器物也歸于文房。長、寬均為45厘米的明代黃花梨折疊棋盤,是一具完整的象棋、圍棋兩用棋盤。邊框由柞榛木制作,裝板棋局為黃花梨嵌銀絲,原裝白銅鉸鏈仍可正常使用。黃庭堅在《奉次斌老送癭木棋局八韻》中言:“正當合戰地,仍有曳尾龜。膠漆與顏色,金銅利關機。”“合戰地”應為“楚河漢界”,在此裝上銅鉸鏈可以“利關機”,說明此局能折疊開合。
黃花梨花卉紋筆筒
香品是奢侈品,文房香道屬于小眾群體的清玩。明代紫檀嵌銀絲銘文“雪居”款一品清蓮香盤,直徑11.8厘米。上有銘文“凌波以(似)作遮魚傘,滌暑堪爲吸酉(酒)筒”,其意為在水勢湍急之時,荷葉可以作魚兒的棲息之地,炎炎夏日,取蓮桿可作為飲酒用的吸管,消暑熱,添清涼。
高山雞骨白壽山石,是一種極其少見的名貴石材。以這種材質雕刻出的賞石山子存世甚少。試看明代“汪洙”款高山雞骨白壽山石山子,自然隱逸的生活場景中,一老者信步而行,童子攜琴隨后。蒼松環繞,曲徑通幽,屋舍隱匿于高山深處。山的另一面亦是林木豐饒,庭軒錯落,別有洞天,意境高遠。黃花梨底座的溫潤細膩與雞骨白的神秘滄桑相得益彰,超凡脫俗。
黃花梨折疊棋盤
文房在我國的社會文化建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并以其獨特魅力綻放出絢麗光彩。歷代文人墨客以書籍、器物、字畫為載體,以讀書、交流、靜思為活動內容,以修身、養性、勵志為蓄能方式,不斷闡釋著文房文化。無數經典著作、詩詞、字畫出自文房空間,大量深邃理論、思想、感悟滋生于文房世界。在塑造中華文化精神方面,文房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文化活動空間也在不斷演變,人們的心靈將安放何處?現代文房承擔起這一重任,它是散發書香、熏陶心靈的綠洲,是淬煉心智、開拓視野的高原,是孕育新知、凝聚活力的熔爐。
歷史綿亙,讓我們跨越古今文房的時空界限,在這一方天地間講述中國故事,探尋傳統文化之美,賡續中華文脈。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7日?09版)
標簽:
- 01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農業文化遺產在當代:敖漢小米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 02 2023年高壓電工作業模擬考試題庫試卷一
- 03 如何把視頻文件變小內存 如何把視頻文件變小
- 04 國家衛健委:提升出生缺陷防治能力 到2027年產前篩查率達到90%
- 05 青平:讓國家安全意識深植人民群眾心中
- 06 深圳市政協委員羅羽鳴:重視國際傳播 讓全世界愛上深圳的紅樹林
- 07 國家防總:沿海地區要密切關注臺風“蘇拉”發展趨勢 落實防風避險措施
- 08 PS Portal官方頁面上線 可在任何有WiFi的地方游玩
- 09 “把自身推向國際被告席” 日本市民再度集會抗議
- 010 接報多起中國公民登革熱重癥病例 中國駐孟加拉國使館發布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