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富民增收“新引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線講述】
打造富民增收“新引擎”
講述人: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拉蓋管理區黨工委書記?喬建強
烏拉蓋管理區因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內陸河烏拉蓋河而得名,是一個以現代精品農牧業為基礎、原生態草原文化旅游業快速興起的邊疆地區。
擁有670萬畝優質天然草牧場的烏拉蓋管理區,生長著800余種野生草本植物,是內蒙古自治區保存最為完好的原生態草原。我們始終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在政策制度執行上精準發力,在改善環境質量上凝聚合力,在節約集約上不遺余力,在探索草原碳匯上開創性研究,在全盟率先成功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獲得國家“紅色草原”、國家草原自然公園稱號,成為全國首批國有草場試點地區,天然草原植被平均高度、蓋度等各項指標持續位于全區前列。烏拉蓋這張綠色發展名片正在越擦越亮。
烏拉蓋管理區以林長制為抓手,嚴格落實禁休牧、草原補獎制度,依據衛星遙感數據和地面監測相結合實施動態草畜平衡。與蒙草生態集團簽訂長期戰略合作協議,開展草甸草原保護利用等10余項課題研究及成果推廣,草地植被高度、蓋度、產量和植物多樣性顯著增加。
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同時,烏拉蓋管理區更加注重強化富民導向,大力發展現代精品農牧業和原生態草原文化旅游業,讓百姓過上更好生活,讓群眾獲得感更強。
我們重點發展肉牛和種業,加快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扎實推進華西牛良種選育提升工作。依托純美草原資源、兵團文化底蘊、影視文化影響力,突出聚人氣和提名氣,著力打造富民增收“新引擎”。推動九曲灣5A級、芍藥谷4A級景區創建及兵團文化園項目建設,與媒體合作播出“乘著大巴看中國”“芍藥花開時”大型文化類節目,全力擴大“天邊草原烏拉蓋”品牌影響力。隨著烏拉蓋管理區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直接創造、衍生就業崗位2000余個,城鄉居民人均從旅游業中增收2400余元。
(光明日報記者高平、王瀟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9日?05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