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熱門!這些國之重器孵化出哪些產業“金蛋”?
新華社合肥9月18日電 穩態強磁場技術助力研發抗癌新藥,“人造太陽”光學技術衍生新型安檢設備,同步輻射光源幫助提升新能源汽車電池的“續航力”……
記者在2022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合肥主會場采訪了解到,隨著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科學裝置正加速催生應用成果。
【資料圖】
強磁場助力研發抗癌藥
“相當于地球磁場90多萬倍!”今年8月,我國穩態強磁場大科學裝置創造場強45.22萬高斯的新世界紀錄。
中國工程院院士葉朝輝說,強磁場是探索科學前沿的一種極端實驗條件,在發現新現象、催生新技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穩態強磁場大科學裝置。(受訪單位供圖)
今年8月,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劉青松研究員團隊針對淋巴瘤、乳腺癌、胰腺癌、結直腸癌等疾病的新藥研發取得進展,3款候選藥物進入臨床試驗申報階段。
“核磁技術對解析藥物結構、篩選藥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劉青松說,對于化學合成的小分子,在磁場下可以清晰地確認其結構。“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做出來的是什么,然后才能投入實驗。”
2015年,劉青松團隊創立了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據公司首席科學家王文超介紹,公司運用原代細胞培養技術,累計為4000多位腫瘤患者提供精準用藥服務,為兩百多家企業研制新藥提供評價篩選服務。
“人造太陽”衍生“透視眼”
被稱為“人造太陽”的全超導托卡馬克大科學裝置匯聚“超高溫”“超低溫”“超高真空”“超強磁場”“超大電流”等尖端技術。科研工作者已經轉化出了多項現時可用技術。
全超導托卡馬克大科學裝置。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2019年8月,一群來自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基于“人造太陽”裝置上高精度的太赫茲激光偏振干涉儀監測技術,成立了安徽中科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
“我國‘人造太陽’的高功率穩態運行時間處于國際領先,因此我們的太赫茲光學技術起點就在國際前沿。”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已成功研制了主動式太赫茲人體成像安檢儀、太赫茲激光透射成像系統、太赫茲數字CT等多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產品,目前已拿到首批市場訂單。
大科學裝置“下蛋”加速
“大科學裝置是先進技術的工程集成,建設過程中的技術既具有先進性,也具有工程可實施性,產業化落地有望產生引領市場的產品。”9月17日,在全國“雙創周”合肥大科學裝置成果轉化產業峰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黨委書記、副主任李良彬說。
同步輻射光源大科學裝置被稱作“前沿科研的眼睛”,我國第一臺自主建設的專用同步輻射光源——合肥光源服務于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眾多前沿科研領域。
依托同步輻射光源大科學裝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近年來聯合企業組建安徽省先進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實驗室,致力于研發制約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等產業發展的高分子膜,其中動力鋰電池隔膜成果可以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
“高分子加工是一個多外場、遠離平衡條件下多尺度結構快速演化的過程,同步輻射光源可以把這個過程看清楚。”李良彬說,他們還孵化成立了安徽皖維先進功能膜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發的偏光膜產品已經進入新型顯示終端市場。
據記者了解,在17日舉行的合肥大科學裝置成果轉化產業峰會上,激光掃描式眼底相機、曲率玻璃智能生成線、氫燃料電池關鍵核心部件等12個項目現場簽約,同時線上發布59項轉化交易成功項目,共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交易額82.2億元。(記者徐海濤、劉美子、朱青、王菲)
標簽:
- 01 短訊!1-8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超700億件
- 02 環球熱門:伊朗外交部發言人:中伊兩國將在上合組織框架內開展更多合作
- 03 環球報道:【黃河安瀾】鼓了“錢袋子”美了“后花園” 三門峽湖濱區環境治理成果顯著
- 04 世界快資訊丨【我們這十年@坐標中國】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國人上演跨越星球的浪漫
- 05 訊息:985高校教授簡歷太好笑了!不止一位→
- 06 世界新動態:國產大飛機C919即將取證交付
- 07 環球熱訊:上海昨日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例
- 08 全球熱點評!家委會監督學校工作 誰來監督“家委會”?
- 09 【環球快播報】德國前副議長:德國對華最大誤解,是試圖把中國納入歐洲中心視角的世界
- 010 拿到駕照不敢一個人上路怎么辦?新手拿到駕照卻不敢開車上路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