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快播報】德國前副議長:德國對華最大誤解,是試圖把中國納入歐洲中心視角的世界
(相關資料圖)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記者白云怡】德國聯邦議院前副議長、前聯邦內政部長漢斯-彼得·弗里德里希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德國企業對在華經營感到“很舒服”,也希望參與到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中去。“德中兩國如果脫鉤,不可能不對雙方造成經濟損失,兩國也沒有任何理由脫鉤!”他同時表示,當下德國政壇和社會對中國最大的誤解就是“試圖把中國納入到一個歐洲中心視角的世界”。
今年10月11日,中德兩國即將迎來建交50周年。然而,在這一紀念日到來之際,德國政壇頻頻傳出“減少對華依賴”“德國應同中國脫鉤”的刺耳聲音。9月15日,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稱,德國將采取“更強硬”的對華貿易路線。此前兩天,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曾稱,德國聯邦政府已正在制定新的對華貿易政策,以降低對中國原材料、電池和半導體產品的依賴性。他聲稱,德國將不會在與北京的貿易往來中繼續“天真”。
德國漢堡港 資料圖/視覺中國
弗里德里希不同意上述“與中國脫鉤”和改變對華政策路線的論調。他在不久前舉辦的第六屆太和文明論壇期間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過去五十年的德中關系是一個“成功的故事”。今天,兩國的經濟緊密相連,并都從這一關系中受益匪淺,這充分證明了國際分工為全球帶來了繁榮。德國和歐盟需要在一個更加多極的世界中發揮作用,必須按照公平的規則在政治和經濟上和他國打交道。
“無論是在德國的中國投資者,還是德國對中國的出口,都是德國就業機會的重要保證。”這名德國前高官表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除了對話和尋求和平外,人們別無選擇。
據“德國之聲”援引德國經濟研究所(IW)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德國今年上半年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出現歷史新高。據統計,今年1月到6月,德國企業在中國的直接投資高達100億歐元。在此之前,2000年以來,德國企業在華直接投資半年最高紀錄為62億歐元。另據德國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已連續6年成為德國在全球的最大貿易伙伴,2021年的雙邊貿易額為2351.2億美元,同比增長22.5%。
“人們需要習慣中國作為地緣政治和科技大國的角色”,針對一些政客日益強硬的對華論調,弗里德里希這樣認為。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我們對中國最大的誤解,就是試圖把中國納入到一個歐洲中心視角的世界。”
他同時表示,盡管美國和歐洲擁有共同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觀,但美國和歐洲沒有相同的地緣戰略利益,這也是為什么歐洲在當今世界格局中發揮獨立作用非常重要,“對于德國來說,我們不僅需要在歐洲內部,也需要在歐洲、美國、俄羅斯、中國這些不同的利益方之間,扮演一個誠實的調解人角色。”
“德國不能對世界再次分裂成兩個不可調和的對立集團有任何興趣。相反,我們需要的是兼顧所有國家利益下的全球力量平衡。”弗里德里希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
- 01 “右轉危險區”來了!沈陽試點新建36處城市道路交叉口
- 02 智駕科技:MAXI?1.0全速智能巡航系統即將量產
- 03 “房住不炒”成樓市調控主基調!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而是分類指導
- 04 24小時無人值守!盤錦廣廈藝術街又出現一座無人美術館
- 05 重磅!遼寧省第一筆高校畢業生一次性擴崗補助資金發放到位
- 06 簡流程、減材料、壓時間、優服務!大連太平灣市場主體高速增長
- 07 同益村的“窮帽子”摘下來了 讓這個原本貧窮的偏遠山村充滿了生機
- 08 鐵嶺縣腰堡鎮鮮食玉米迎來豐收季 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目標
- 09 鞍山:力爭5年至10年基本建成國家產業創新中心
- 010 每日簡訊:第九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在韓國仁川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