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聚焦 > > 正文

            每日快報!【云沙龍②】秉持崇德尚藝,砥礪初心使命

            2022-09-20 16:10:06來源:光明網

            導語


            (相關資料圖)

            “立德樹人的人,必先立己;鑄魂培根的人,必先鑄己。”德藝雙馨,不僅是文藝工作者的畢生修為,也是人民群眾對文藝工作者共同的期待。本期云沙龍圍繞“崇德尚藝”這一話題展開,邀請“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獲得者,從自己的藝術創作和研究出發,暢談如何做一名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

            1.崇德尚藝,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

            陳素琴山西省晉城市上黨梆子傳習所所長,一級演員

            文藝事業關乎人民的精神食糧和社會的精神風貌。近年來,我國著力肅清文藝界的不正之風。強化對文藝工作者的監督管理、提高文藝隊伍的綜合從業水平,是打造優良文藝生態的重要抓手。德藝不可分,立藝先立德。文藝工作者往往享有高曝光率、高知名度,也容易成為大眾的“偶像”。但必須指出的是,好的文藝工作者決不能滿足于做“偶像”,而應充分敬畏藝術與觀眾,不斷打磨專業技能、提升自我修養,力求成為弘揚正能量的榜樣。

            李政成江蘇省揚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揚州市揚劇研究所所長,一級演員

            文藝工作者要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自覺遵守法律和公序良俗,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要始終把德藝雙馨作為從業操守和追求目標,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立足本職崗位,爭當立德修為、從德尚藝楷模;不做德位不符、名不副實之人,為事業立新功、為自身留清名。拿出經得住時間和人民檢驗的作品,這才是文藝工作者的立身之本。

            牛樂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西北民族民間美術研究所所長

            對于一個文藝工作者和文化研究者而言,“德”與“藝”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素質,其不僅局限于完善自我的努力,更需要體現出舍棄小我、服務社會的理想情懷。回首過往,我最欣慰的是自己始終保持著對文藝工作和學術研究的熱情,始終充滿服務社會的一腔熱忱,其中亦不乏深厚的理想主義精神。簡而言之,就是努力追求“情懷、理想、擔當”的高度統一和具體實踐。

            2.學藝先修德,做戲先做人,讓崇德尚藝成為一種自覺

            陳素琴山西省晉城市上黨梆子傳習所所長,一級演員

            作為地方劇團的一名演員,從小時候拜師學藝到現在,我一直在追求藝術高峰的路上,力求在表演上做到完美。與此同時,我也明白,在追求“藝”的道路上,“德”永遠是第一位的。學藝先修德,做戲先做人。成為一個“好人”,既是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成就藝術品格的重要前提。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我將始終堅持與黨同心同德,與人民同向同行,厚植人民情懷,崇尚德藝雙馨,不斷繼承好、傳承好上黨梆子藝術,為人民抒懷、為時代而歌。

            李政成江蘇省揚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揚州市揚劇研究所所長,一級演員

            在尋找戲劇夢想的道路上,我有幸遇到一批優秀的老師。從戲校到戲臺,從夢里到夢外,我的世界充滿了戲的神奇、神秘、神圣。年輕的生命中,總是有一束光照亮我奔跑的前方。再后來,我的人生旅途中漸漸多了鮮花與掌聲,還有一個又一個光環,但所有的榮譽沒有讓我眩暈,而成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起點與動力。現在,我由衷地感到,立德樹人的人,必先立己;鑄魂培根的人,必先鑄己。一個德行上有缺失的人,何談弘揚正道,何談成風化人。

            尹力遼寧省大連市文化藝術研究所(大連藝術咨詢中心)二級編劇

            雜技人才的培養期非常漫長,打磨一個好節目也要經歷三年五載的錘煉,這就決定了雜技這項藝術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更多的耐心和更長的時間。16年的雜技創作實踐,不僅為我的專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更讓我從雜技人的身上看到了這門藝術的魅力。每個作品在迎來“高光時刻”之前,都需要演員默默無聞的付出和努力。期間或許會經歷無數次的失敗和重復,他們依舊將汗水、淚水化為無盡的動力和榮耀,這種胸懷氣度令我充滿深深的敬意,也堅定了我在從藝路上將德藝雙馨作為永恒追求的信念。

            3.正本清源、守正創新,在藝術道路上孜孜以求、探尋真諦

            王中山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副主任,教授

            古箏是中國傳統器樂藝術的代表,不僅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也有豐厚的藝術魅力。民族性是古箏藝術的根基,也是中國音樂的根和魂。要保持形式和內容的高度統一,兩者不可偏廢。一方面,繼續保持向民間學習、向大眾學習、向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基本思路;另一方面,還要向國外先進技藝取經,以更符合當代人審美習慣的方式,將這門擁有兩三千年歷史的古箏藝術詮釋展現好,將古今美、東方美展示好,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藝術道路上孜孜以求的方向和目標。

            牛樂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西北民族民間美術研究所所長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是科學思想和哲學內涵在實踐層面的統一。這一理論賦予了傳統文化以現實意義,解構了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的二元對立。在理論層面,溝通、聯動了文化的歷史性與現實性;在實踐層面,則以廣泛的人民性為倫理基準,實現文化遺產的功能重構和價值實現。對新時期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為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

            尹力遼寧省大連市文化藝術研究所(大連藝術咨詢中心)二級編劇

            中國雜技在中華文化的養育浸潤中成長壯大,創新是雜技藝術突出的底色,是雜技創作永恒的追求。任何一門技藝,一旦發生創新停滯就會被歷史無情淘汰。但對創新的極度渴求,有時也會讓創作走上抄襲模仿、急于求成、千篇一律、華而不實的彎路和歧路,職業道德建設和行風建設依然任重道遠。正本清源、守正創新,就是思想上的定盤星、行動上的指南針,廣大文藝工作者應以此作為深刻的警醒和鞭策,明確創作方向,把握發展路向,在藝術創作的正途上前行。

            標簽: 文藝工作者 德藝雙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