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奉獻精神 丈量萬水千山
傳承奉獻精神 丈量萬水千山
【踐行總書記回信精神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2020年,我國珠峰高程測量舉世矚目,這是繼1975年我國首次將測量覘標立于地球之巔、2005年完成第二次精確測量之后的又一偉大壯舉。
2015年5月,參與首次珠峰測高任務的國測一大隊(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測量隊,現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邵世坤等6位老隊員、老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了國測一大隊的光輝歷程和年輕一代薪火相傳的奮斗足跡。
同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國測一大隊6位老隊員、老黨員回信,充分肯定國測一大隊愛國報國、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對全國測繪工作者和廣大共產黨員提出殷切希望。
測繪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開路先鋒、基礎保障,只有“地基”牢固,各行各業的“高樓大廈”才能筑造。幾十年來,一代代測繪工作者勇當先行者,穿山跨海、經天緯地,用汗水乃至生命詮釋著“熱愛祖國、忠誠事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測繪精神。
勇攀高峰的精神薪火相傳
“總書記的回信給全體測繪工作者帶來了極大的振奮,我們每年新隊員進單位都會學習這封回信和大隊歷史,要將老一輩為國奉獻的精神傳承下去。”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說。
如今,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的邵世坤、薛璋、梁保根、張志林、郁期青、陸福仁6位老隊員、老黨員都已到了耄耋之年。雖然年事已高,但他們仍然心系黨和人民的事業,為年輕一代測繪工作者樹立了榜樣。
“老一輩測繪人為事業奉獻,甚至付出生命,這種敬業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國測一大隊新技術應用部技術負責人陳景濤說,“我是2015年7月來到國測一大隊的,正趕上總書記給我們回信,這為我今后工作注入了強大動力。”
7年的時間,見證了陳景濤從一名測繪新人成長為團隊的技術骨干。在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任務中,他參與了冰雪探測雷達、GNSS接收機、峰頂覘標等設備的前期研發、試驗、調試等工作,針對出現的問題一一提出改進方案,同時還對每一位登山隊員進行設備培訓。
“從海拔3600米的拉薩,到4300米的定日縣,再到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大家雖然有強烈的高原反應,但短暫休息后就趕緊投入到準備工作中來了。”陳景濤說,團隊馬不停蹄,確保了雷達軟硬件、覘標等設備完全滿足珠峰峰頂測量的要求。
“此次登頂測量可謂一波三折,在最艱難的時刻,我們在大本營召開了兩次主題黨日活動,大家圍繞面對的困難進行了充分討論,也抱著必勝的決心立志完成任務。”李國鵬介紹,最終他們頂住壓力、克服困難,成功完成測量任務,并創造了多項“第一”:第一次在珠峰高程測量中全面應用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一次實現珠峰峰頂測量儀器設備全面國產化;第一次在珠峰峰頂進行重力測量……
李國鵬說:“從給總書記寫信的老一輩隊員,到這一批新隊員,幾十年時間中,隊里技術設備實現重大突破、發生重大變化,但在國家重大任務面前展現出的甘于奉獻、勇攀高峰的精神沒有變。”
在參與重任中實現理想抱負
6月,夏天已經到來,但四川省雅江縣的夜晚還有些涼意。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院長李振洪帶領團隊回到駐地,結束一天的考察。他們正在這里圍繞青藏高原交通工程開展調研。
“總書記的回信表達了對整個測繪領域的關注與肯定,鼓舞著測繪工作者繼續向前。”李振洪說,自己在英國待了19年,于2019年回國來到長安大學。“我有幸趕上了蓬勃發展的新時代,通過參與國家實施的世紀性戰略工程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他說。
青藏高原交通工程項目已開展兩年多時間,為有效識別工程沿線存在的巨型滑坡、遠程泥石流、冰湖潰決等地表災害,李振洪帶領團隊創新設計了重大地質災害“天-空-地-體”多源立體協同監測網絡體系,可對地表等數據及時掌握,采取針對性的防控措施,保障交通工程的安全可靠。
時代在發展,測繪技術也在不斷進步與創新。2016年8月,國測一大隊成立新技術應用部,對航空重力儀、多波束測深系統等高新技術設備進行優化創新、示范應用。
我國江河湖泊以及水庫等水資源種類眾多、周邊環境復雜多樣。為了填補內陸水資源普查的空白,新技術應用部負責人劉勝震帶領團隊利用多種平臺、多種傳感器建立了針對不同水域環境的水上水下一體化測繪技術體系。他們成功研究出在多波束測量作業中使用組合導航后處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測繪山區復雜水域的作業效率。
“這是在摸排我們的水資源家底,同時也是水下工程建設不可或缺的步驟,比如建橋梁設橋墩。”劉勝震說。
武漢大學測繪學院院長姚宜斌介紹,當今測繪類專業已進入了融合空天科技、智能科技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信息化、智能化測繪發展階段,學院瞄準國家現代測繪基準、北斗導航、高分遙感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謀劃布局了智能測繪、智慧導航、智能監測三個研究中心,取得了一大批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
發揮測繪優勢服務國家戰略
我國測繪事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一代代測繪人的堅守與付出。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始終牢記總書記囑托,在人才培養上,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不斷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姚宜斌說,武漢大學測繪學院增設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課程,并與測繪專業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深度融合,開展智能化時代測繪類專業新工科改革探索與實踐,著力培養能引領未來的時空信息類科技人才。
李振洪也介紹,立足地質災害防治學術前沿,發揮測繪優勢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是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的特色與優勢。為此,學院打造了科教協同融合模式,在專業育人上強調交叉學科,與通訊、計算機等專業合作開設地質工程、現代測繪等課程;同時注重科研育人,帶學生到野外參與考察,在湯加火山爆發、青海門源地震等具體案例研究中促進學生快速成長。
日行千里,丈量大地,測繪人永遠在路上。國測一大隊所獲得的“英雄大隊”等眾多榮譽稱號,是60多年來一代代隊員們用汗水乃至生命換來的。
李國鵬說:“我們一年中有8至10個月在野外工作,國測一大隊首先培養的是隊員深入野外、扎根一線的作戰能力與吃苦精神,其次充分發揮隊員的特長與優勢,形成人才梯隊與創新團隊,最終打造一支作風過硬、技術一流、裝備先進的適應未來國家建設需要的國家一流基礎測繪隊伍。”
(本報記者 楊桐彤) 【編輯:王禹】
標簽:
- 01 今日聚焦!京津冀等北方10余省份降雨將至 速看雨水進程圖!南方高溫熱浪到底何時結束
- 02 環球新動態:文明之美看東方|當“海昏侯”遇見“兵馬俑”秦漢文明如何“隔空”對話
- 03 全球快報:江西省國資委回應國企員工炫耀一事:已責成涉事國企了解核實
- 04 微頭條丨日本發現該國首例猴痘確診病例
- 05 【世界新要聞】又一高校招13名韓國博士?最新消息
- 06 全球短訊!美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擬于8月竄訪臺灣 外交部嚴詞回應
- 07 今日訊!唐山學院聲明:不存在網傳的“招生遇冷”情況
- 08 【天天新要聞】塞爾維亞貧鈾彈受害者起訴北約 檢測顯示受害者血液鈾含量超標數百倍
- 09 世界視點!首屆北京文化論壇今日開幕
- 010 世界速訊:廣東廣州發布高溫紅色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