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面果兒”蒸出一片“瓜果香”
北京6月18日電 題:創新“面果兒”蒸出一片“瓜果香”
作者 李翔
“我始終認為,面點是中華飲食文化的根。”在“京城面點王”王志強看來,中國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鬧元宵、中秋的月餅、重陽節的花糕……中國傳統節日過的幾乎都是面點節。
年逾古稀的王志強從16歲拜師學習面點制作,現任世界中餐業聯合會面食產業委員會名譽主席。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周恩來總理贈送美方兩只大熊貓。我靈機一動,決定將面食制作成熊貓的模樣,隨后便有了‘熊貓戲竹’起酥點心。”從1971年亞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請賽的乒乓球拍蛋糕,到1984年中國科考隊第一次進入南極時的“企鵝冰山”,再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冰墩墩”“雪容融”湯圓,王志強將中華傳統面點手藝“蒸”上國宴,驚艷國際賓客。
“從前中國人愛吃面食是為果腹,如今年輕人恰恰相反,要低熱量、高營養。”王志強告訴記者,最近他和團隊在研發符合年輕人的“面果兒”,比如北京小吃豌豆黃和山楂糕,“用中國建筑中的榫卯結構外形將它倆鎖在一起,這樣食客就能嘗到兩種不同的中華傳統美食了”。
所謂“面果兒”,就是將面蒸成各種水果、堅果和蔬菜的模樣,內里包著各種款式的果肉瓤。外形惟妙惟肖,味道清香撲鼻,王志強用面蒸出了一片瓜果香。
“曾經鬧過一個笑話,我和團隊帶著‘面果兒’去參展,沒想到在門口被保安攔下,告訴我們不許外帶水果進入。我說這是面點,我們做的面食產品。保安疑惑地說‘這不就是水果嗎?’”王志強說,這場誤會也證明了“面果兒”的逼真。
發面、成型、上色,研發“面果兒”的每一步都要耐心嘗試。比如上色環節,因為不用色素和添加劑,而是提煉蔬菜汁,“柿子”用胡蘿卜汁,“青蘋果”用菠菜汁、“紅蘋果”用紅菜頭……“以假亂真”的著色都是從一次次失敗中逐漸摸索而出。
“面果兒”的成型也得益于向海外飲食文化取經。“此前我們的面食成型后都像饅頭一樣,底部是平的。”王志強說,“一次我與海外同行交流時發現,制作披薩的酵母粉會讓面粉‘頂起來’,于是我用這種酵母粉,不斷調配面粉和水的比例,‘面果兒’的形狀逐漸就出來了。”
談及創新,王志強說,第一,不能拋棄中式面點的制作核心技法;第二,一定要全流程手工制作;最后,不能抱著差不多就行的心態,而要精益求精。
受今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靈感啟發,王志強還打算將二十四節氣融入“面果兒”的制作中。“二十四節氣,中國都有不同的傳統飲食習俗,而且多與面食有關,立春吃春餅,雨水吃豆苗,驚蟄食豌豆,春分吃紅棗,夏至嘗面條……”王志強說,“我們可以將這些食材做成‘面果兒’,讓顧客在品味美食之余,體會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完) 【編輯:王禹】
標簽:
- 01 今日聚焦!京津冀等北方10余省份降雨將至 速看雨水進程圖!南方高溫熱浪到底何時結束
- 02 環球新動態:文明之美看東方|當“海昏侯”遇見“兵馬俑”秦漢文明如何“隔空”對話
- 03 全球快報:江西省國資委回應國企員工炫耀一事:已責成涉事國企了解核實
- 04 微頭條丨日本發現該國首例猴痘確診病例
- 05 【世界新要聞】又一高校招13名韓國博士?最新消息
- 06 全球短訊!美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擬于8月竄訪臺灣 外交部嚴詞回應
- 07 今日訊!唐山學院聲明:不存在網傳的“招生遇冷”情況
- 08 【天天新要聞】塞爾維亞貧鈾彈受害者起訴北約 檢測顯示受害者血液鈾含量超標數百倍
- 09 世界視點!首屆北京文化論壇今日開幕
- 010 世界速訊:廣東廣州發布高溫紅色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