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命奧秘,《隱蔽的宇宙》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普時報記者 張英賢
8月13日,著名植物學家亞歷山大·安東內利(Alexandre Antonelli)教授新書《隱蔽的宇宙: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的分享會在國家植物園南園舉辦。本次活動以“探索生命奧秘”為主題,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北京智元微庫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聯合主辦。
《隱蔽的宇宙》新書分享會現場。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標本館館長、博士生導師孔宏智,武漢植物園研究員陳思翀等嘉賓受邀出席。本次分享會旨在喚起大眾對自然界、對寶貴的野生動植物——我們隱蔽的宇宙的熱愛,探討生物多樣性的奇妙內涵,走進生物多樣性這個隱蔽的宇宙,共同探尋生命的奧秘。
亞歷山大·安東內利對“生物多樣性”展開了主題講解并分享了新書《隱蔽的宇宙》的創作背景和內容價值。亞歷山大·安東內利將生物多樣性看作一個頂點相互聯系又互不相同的五角星,5個頂點分別是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進化多樣性、功能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它們彼此關聯,就像我們的手不僅需要拇指而且需要所有手指才能充分發揮作用一樣。“意識到我們正生活在環境危機中,這似乎很可怕,然而根據我在研究中獲得的洞見,我知道我們仍然有時間來解決這些問題。只要自然生境和物種還在,希望就還在。有了關于自然界的知識,有了關心自然界的意愿,我們就有了以更可持續的方式塑造未來的動力。”
這正是亞歷山大·安東內利創作《隱蔽的宇宙》這本書的初衷,他希望把探索生物多樣性當作一趟連貫的旅程,從基礎知識入手,以人人都可以采取的實際行動結束,號召大家共同努力,創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
孔宏智認為,當今生態文明建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利用野生資源做出了很多突破性的工作,使很多植物克服了過去的局限性,其產量、品質,抗性及種植范圍均得到有效提升。他還提到,很多植物因其美麗而遭遇了人為的破壞,但它們受到的關注卻很有限。面對野生動植物,我們應響應國家號召,不僅保護,也要告知,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陳思翀提出了很多具體可行的建議,比如減少食物浪費,增加植物膳食的攝入,減少肉類食品的消耗;更合理地使用空調和暖氣,減少溫差等,希望我們人類能減少自身活動對自然的影響。
面對在場的青少年讀者,3位專家表示,孩子是地球的未來。他們希望孩子能了解生物多樣性,共同推動自己及家人從日常小事做起,約束自己的行為,也影響身邊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