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 正文

            環球關注:水生態修復:做“醫生”也做“學生”

            2022-08-16 06:50:15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關資料圖)

            光明日報記者 胡曉軍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殷澤昊 王洋

            徒步山間,勘察水情。江西共青城富華山的山路,馮雷前段時間天天走。為了監測這里一處水塘的水生態恢復情況,這位上海清漣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90后水生態修復工程師每日仔細觀察水情、檢測水質。他心里知道,即使前期的治理階段做足了功課,恢復期也絕不可掉以輕心。

            但讓他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一天早晨,馮雷如常來到這里,眼前的一幕讓他長嘆一口氣:此前種下的水草,此刻竟大量被折斷,漂浮在水面上,連成幾大片。好不容易生機再現的水塘似乎又要陷入一片死寂。他急忙跳上小船,抓起竹竿,用力將船劃到水中央,挑起兩根水草,仔細觀察水草折斷處和水底的情況。不出所料,這些水草是福壽螺咬斷的。

            “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時,我還在上學,那時候我的心情是崩潰的,不知所措。后來,習以為常了。”面對入侵物種,如今的馮雷已經能從容應對。他立刻采購了能夠阻止福壽螺生長繁衍的藥劑和一批新鮮水草,消除隱患,補種水草。挽救及時,水塘的生態一日日得到改善。

            從事水體生態修復工作4年多的馮雷,對可能遇到的各類問題了如指掌。從新手到“老手”,馮雷的成長并非一帆風順。“以前還是學生的時候,問題有導師解決。開始工作了,一切都要獨自面對。”獨立做項目時,不只是生物入侵,人為放生、亂排亂放等問題也不停涌現,不停地擺平問題一度讓他心力交瘁。

            是否還要繼續?馮雷內心糾結。想累了,他就坐在湖邊發呆。一次,他看著眼前的湖面出神,他想家了,想起了家鄉恩施大峽谷的山間小溪。水邊長大的孩子對水有著特別的感情,他想:水滋潤萬物,連通萬物,此刻身邊的水會不會是曾經家鄉的水呢?是啊,山間的小溪不論遇到什么樣的阻礙,都會一路向前,匯入江河,奔向大海,而后化作雨滴,如此循環,生生不息……時間與空間在思緒里交錯,馮雷在與水的對話中找到了答案:堅持下去,像水匯入江河那樣執著;保護生態,像水洗滌萬物那樣治理污染。

            從那以后,馮雷一直都活躍在各個水生態修復項目中。上海、武漢、九江……馮雷的足跡總是沿著水的足跡,湖畔江邊、田野山間,雖然辛苦,他卻樂在其中。一處一處探查,一處一處治理,踏踏實實干,靜下心來做。“我最喜歡的一句詩是‘泉眼無聲惜細流’,我要像涓涓細流那樣,遇到山就繞著走,遇到石就擊穿它,一步步地,總能到達終點。”馮雷說。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16日?12版)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