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 正文

            制勝之道在“智”勝

            2023-07-09 05:39:4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長城走筆】

            作者:陸鋒、周文(分別系陸軍步兵學院教授、助教)

            科技的裂變式發展促使軍事領域發生深刻變革,智能化戰爭形態加速來襲。打贏未來智能化戰爭,要突破傳統思維瓶頸,從“智謀”“智能”“智慧”“智力”等多維立體視角來全面審視“智”的內涵和外延,為奪取未來戰爭“制智權”夯實“智”的認知基礎,在探索打贏未來智能化戰爭制勝之道上謀求“智”勝之路。

            政略引領戰略的“智謀設計”制勝。政治是衡量戰爭目的的尺度,也是衡量使用軍事力量的尺度。無論何時都應從政治高度研究和審視軍事問題,對未來戰爭進行“智謀設計”,力求實現政治目的和軍事目的高度統一。新中國成立伊始,國家一窮二白、百廢待興,此時黨中央毅然決定出兵抗美援朝,御敵于國門之外。這是“大謀略、大智慧”,是從政略出發指導戰略的“智謀設計”,其意義遠超單純的軍事打擊。要始終堅持政略引領戰略指導戰略,從政略出發謀劃軍事戰略,緊緊圍繞政治目的開展軍事斗爭,在錯綜復雜的局勢下進行“智謀設計”,全盤打贏“政治軍事仗”“軍事政治仗”。

            算法融入戰法的“智能指揮”制勝。戰爭是一門計算科學,計算越精細到位,作戰進程越可控。要應對未來復雜、快速、激烈的戰場變化,就要將算法融入戰法。美軍研發的“阿爾法”智能軟件,其計算速度驚人,在模擬空戰實驗中,操控三代戰機擊敗了更為先進的四代戰機。隨著俄烏沖突不斷升級,大量科技公司因“算法的力量”卷入戰爭,俄烏沖突也逐漸演變成數字時代的算法之戰。由此可見,算法決定戰法的時代已經來臨,加快“算法革命”刻不容緩。只有占據算法優勢,才能扼住未來戰爭制勝的“咽喉”。要加強大數據標準化建設,為算法運行提供充足“原材料”。加快算法創新革命,發展超級芯片、超算中心等硬件基礎,建強平臺提升算力。注重培塑算法思維,不斷開發優化算法模型,打通算法和戰法創新融合發展的“最后一公里”。

            市場直達戰場的“智慧保障”制勝。當前,軍事智能化飛速發展,戰場上作戰保障越發復雜精細,武器裝備生產研發分工也越來越細,依托智慧保障系統才能充分發揮保障效能。美軍在海灣戰爭中向前線運送約4萬個集裝箱,諸多類別信息不明,不得不將其中2萬多個重新打開清點,直至戰爭結束還有8000多個尚未打開,極大制約了后裝保障效能。未來要搞清戰場“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何時何地需要”,還要搞清市場“有什么、有多少、在哪里、怎么樣”,并運用大數據平臺支持下的智慧保障系統聯通“供給側”和“需求側”,精準對接市場和戰場,真正實現從車間到陣地的精準直達保障,不斷推動“智慧+保障”的基本模式,實現需求自動感知、資源自動籌措、任務自主執行的智慧保障能力。

            體力轉向腦力的“智力支撐”制勝。戰爭本質上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抗,其底層邏輯是人的體力、腦力等諸多因素綜合博弈的結果。無論時代如何發展,人始終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但其核心制約因素卻在發生改變。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戰爭已逐漸由人與人之間體力的直接對抗轉變為智力之間的較量,以“腦力”為核心的智力因素在戰爭中的地位越發凸顯,成為未來制勝的關鍵要素。無論是“智謀設計”,還是“智能指揮”,抑或是“智慧保障”,都需要高科技人才的“智力支撐”。近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無人化智能化武器裝備已廣泛使用,高科技對戰斗力的貢獻率不斷提升,人力中的“智力”因素將越發重要。未來要更加注重軍事人力中“腦力”和“智力”因素的發展,大力培養人工智能研發人才和智能化作戰指揮參謀人才,加強高科技思維素養的培塑。推進軍事人力資源體系改革創新,完善激勵和保障機制,有效釋放智力因素效能,為設計和打贏未來戰爭提供智力支撐。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09日?07版)

            標簽:

            上一篇:抗美援朝老兵的戰火印記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