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社會 > > 正文

            “逃廢債中介”卷土重來:貸款利率高于24%逾期借款人驟然增多

            2022-08-31 10:51:51來源:和訊新聞

            相關部門在對逃廢債中介采取高壓打擊同時,還需眾多金融機構加強提醒借款人需重視個人信用,盡可能遠離逃廢債中介的“忽悠”。

            “逃廢債中介(即反催收聯盟)又卷土重來了。”一位持牌消費金融機構運營總監何強(化名)向記者直言。

            隨著近日多地監管部門做出窗口指導——要求當地持牌消費金融機構、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個人消費貸款利率控制在年化利率24%以內,他所在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驟然發現以貸款利率高于24%而拒不還款的逾期借款人驟然增多。

            “我們與數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溝通發現,他們也遇到類似的苦惱。”他透露。通過大數據分析與市場調查,他們發現逃廢債中介又在重新興風作浪——相比此前拉借款人入群傳授逃廢債技巧,此次逃廢債中介的運作模式更加“機構化”。他們設立所謂的財商教育機構,或組建維權工作室,通過開設“如何逃離債務上岸”等課程并收取10%-30%不等的課程費,慫恿借款人以原先貸款合同年化利率高于上述窗口指導為由拒不還錢,甚至部分逃廢債中介還愿提供“代理投訴”服務,收取相應的服務費。

            何強坦言,他所在的持牌消金公司客服人員對此與逾期借款人進行多次溝通,一面強調上述窗口指導不能“否定”原先貸款合同利率條款的法律效力,借款人以此借口拒不還錢缺乏法律依據;一面提醒他們若不還錢,就會造成個人信用受損,很多生活消費將受到限制,反而得不償失。

            “不過,有多少逾期借款人接受這些提醒,我們心里沒底。”一位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業務總監向記者坦言。如今他們客服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反復勸說逾期借款人不要受逃廢債中介的“忽悠”,以損壞自身信用為代價火中取栗。

            一位中小銀行網絡金融部負責人也向記者直言,逃廢債中介的此番興風作浪,也影響到他們與助貸機構的業務合作——若助貸機構推薦的客群里,逾期率與客戶逃廢債行為占比上升,他們很可能會鑒于風險管控需要,壓縮相應的助貸業務規模。

            “目前我們也在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積極收集逃廢債中介的相關證據,向公安部門申請立案予以打擊。”一家助貸機構法律合規部主管向記者直言。

            在他看來,光靠逐一打擊是不夠的。只要出現任何政策措施,逃廢債中介就會鉆政策空子興風作浪,忽悠借款人拒不還錢。因此相關部門在對逃廢債中介采取高壓打擊同時,還需眾多金融機構加強提醒借款人需重視個人信用,盡可能遠離逃廢債中介的“忽悠”。

            值得注意的是,8月9日央行發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強調,要完善信用評級制度,堅決打擊各類逃廢債。

            逃廢債中介的“新忽悠套路”

            “逃廢債中介真是無孔不入。”何強向記者直言。在剛接到當地金融監管部門的窗口指導(要求將個人消費貸款年化利率控制在24%以內)的兩天后,客服部門就反映越來越多逾期借款人以原先借款合同利率高于窗口指導為由,要么拒絕還款,要么只愿歸還本金。

            “起初,整個管理團隊以為這或許只是個別現象,要求客服人員與這些逾期借款人進行溝通解釋,一是強調窗口指導不意味原先的借款合同利率條款失效,二是根據法不溯及既往的精神,只要在窗口指導前發生的借款行為,若是反映出雙方的真實意愿,借款合同仍具法律效力;三是若拒不還款,消費金融機構就會上報征信機構,導致借款人個人信用受損,未來很多生活消費將受到限制。”他回憶說。

            然而,過去兩周客服部門一再強調這類逾期借款人數量持續增加,令他們意識到這背后,是逃廢債中介再度興風作浪。

            “我們對此通過大數據分析與市場調查發現,多數以原先借款合同利率高于窗口指導為由拒不還款的逾期借款人,都與多個逃廢債中介存在密切聯系。”何強指出。經歷此前從嚴打擊,如今逃廢債中介為了隱藏身份,紛紛改頭換面——要么發起所謂的財商教育機構,要么組建維權辦公室,向廣大逾期借款人傳授新的逃廢債話術,比如原先借款合同利率高于窗口指導(不符合窗口指導精神)等,進而“名正言順”地拒不還款,或要求扣除所有的貸款利息。

            記者多方了解到,逃廢債中介的再度興風作浪,的確給眾多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正常運營構成不小的沖擊。以往,這些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對某些還款風險較高的借款人,設定了24%-36%的年化利率借款合同。如今,這部分借款人已然成為逃廢債的“重災區”。

            “所幸今年以來宏觀經濟增長與業務規模回升,令我們有更寬裕的業務利潤消化這部分業務逾期率與潛在壞賬率上升。”一位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資金業務負責人向記者透露,若在去年這個時間,這部分業務逾期率與潛在壞賬率上升,很可能導致他們無法向銀行獲低息拆借資金,或發行信貸資產為底層資產的ABS資產證券化產品低息籌資,令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資金獲取成本居高不下,無法壓低貸款利率以支持實體經濟降低融資成本。

            標簽: 逃廢債中介 貸款利率 消費金融機構 金融監管部門

            上一篇:遼陽:打造“小城養老”模式讓老年人有溫度有感情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