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前哨丨“臺拆A”上海晶科成功過會:存關聯交易問題,客戶集中度較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張梓桐 上海報道
8月16日消息,在距離首次撤表兩年后,“臺拆A”的上海合晶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合晶”)終于成功過會。
(相關資料圖)
上交所網站顯示,公司曾在2020年12月份因撤材料而終止審核,而后于2022年12月份申報科創板IPO并獲得受理,并于2023年1月20日進入問詢階段。此次沖關科創板,上海合晶擬募資額調增5.64億元,上市標準由第四套變更為第一套。
換言之,公司此次所適用的上市標準有所放寬。
據公開資料,上市第四套標準為“ 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3億元”,第一套標準則是“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 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除此之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公司在關聯交易方面存在著明顯同業競爭的問題,公司大股東合晶科技同時為公司重要供應商與客戶,且以相對低廉的交易價格將原材料出售給公司。同時公司業績也在今年內出現波動。而這也成為此前交易所關注的重點所在。
今年上半年業績明顯下滑
從產品應用來看,公司主要產品半導體外延片主要應用于汽車及工業、通訊、消費電子等領域。
在業績方面,公司2017年度至2019年度實現營業收入9.96億元、12.4億元和 11.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05%、24.51%、-10.48%;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537.27萬元、1.86億元和1.1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5.97%、184.34%、-35.74%;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265.47萬元、1.34億元和-2604.99萬元。
而根據第二次申報的招股書,2020年度~2022年度期間,該公司營收分別為9.41億元、13.29億元、15.5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677萬元、2.12億元、3.65億元,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37.67萬元、2.06億元以及3.57億元。
由此可見,在過去三年,公司業績迎來了逆勢上揚。
但在消費電子行情走低的背景下,公司也逐漸進入周期性調整階段。
招股書顯示,2023年一季度,公司營收同比下降7.99%,另外由于外延片價格下跌,上海合晶還預測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將下滑1.37%至5.37%左右。
與此同時,公司或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問題。2020年度~2022年度,該公司前五大客戶(同一控制下合并計算口徑)銷售收入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6.12%、73.45%和71.05%。
在股權結構方面,公司無直接實控人。STIC為上海合晶直接控股股東,截至IPO發行前STIC持有上海合晶53.64%股權。STIC是一家投資控股平臺公司,其背后實控人為合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晶科技”),合晶科技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持有STIC89.26%的股權,是上海合晶間接控股股東。
涉嫌關聯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合晶科技是近年來資本市場少見的“臺拆A”公司,其母公司為中國臺灣的上市公司合晶科技,而公司與合晶科技也在業務上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問詢過程中,交易所對上海合晶與合晶科技雙方存在共用供應商渠道且相互經銷、客戶及供應商重疊、互相采買機器設備、共用商標、轉讓技術專利等情形也提出了質疑。
而公司也承認自身與大股東合用供應商的現狀,但其表示,相關占比正在逐步減少。
根據首次IPO時的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合晶科技同時“兼任”上海合晶大客戶與公司大供應商。上述期間,上海合晶對合晶科技銷售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比例分別為53.71%、55.10%、60.52%;上海合晶對合晶科技及其關聯方采購金額占當期營業成本比例分別為55.16%、58.76%、68.55%。
由于對合晶科技依賴過深,證監會對公司業務獨立性提出質疑。作為合晶科技子公司,上海合晶與母公司在產品和業務上存在同業競爭問題。例如,合晶科技此前的業務包含半導體拋光片的生產及銷售,而上海合晶也包含此業務。
上海合晶針對問詢函的回復內容顯示,截至2022年上海合晶仍與合晶科技有10%左右的供應商重疊。同期,合晶科技仍是上海合晶第一大供應商,采購金額為1.29億元,占公司采購總金額比例為30.05%。雖然向合晶科技采購占比逐年下降,但仍維持較高比例。
在原材料采購方面,合晶科技向上海合晶出售的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低于市場價格。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合晶科技多晶硅采購單價分別為37.02萬元/噸、35.33萬元/噸、35.88萬元/噸,同期,合晶科技出售給上海合晶原材料價格僅為29.36萬元/噸、25.96萬元/噸、23.14萬元/噸。
對此,上海合晶表示,受供貨合約影響,合晶科技原材料采購價格高于市場價格,而出售給公司則以市場價成交,導致合晶科技出現多晶硅價格售價倒掛等現象。
此外,公司境外銷售占比也相對較高。因此其后續經營也將受到國際市場環境影響。
報告期各期,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境外收入的金額分別為72,078.29萬元、94,364.02萬元以及128,058.32萬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6.90%、71.41%以及82.46%,其中部分交易的貨物實際并未離開境內地區。剔除上述交易后,報告期內,公司貨物實際運送至境外的收入占比分別為50.13%、47.90%及56.52%。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