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新:印象西寧
光明日報記者 萬瑪加 王雯靜 邢宇皓 光明日報通訊員 盧澤華
20世紀30年代,新聞名家范長江在《中國的西北角》一書中這樣描繪西寧:“積雪連云,陰寒徹骨,商業日漸蕭條,幾個學校簡直和破客店差不多……”
(資料圖)
的確,位于苦寒干旱的青藏高原,長期以來西寧給人的印象就是蕭條荒涼。
現今的西寧又是怎樣一副模樣?
站在西寧北山遠眺:眼前一片碧綠,松樹、柳樹、圓柏、青楊等樹木密密匝匝蒼翠無垠。想看到裸露的土地,難!綠樹叢中,唯一能看到的是探頭探腦的一座座高樓。
記者了解到:西寧,是青藏高原上第一座國家森林城市。
西寧湟水河畔的魯青公園。黎曉剛攝/光明圖片
從西寧西山遠眺市區。黎曉剛攝/光明圖片
這些天,記者行走西寧發現,不獨擁裹市區的座座山丘被郁郁蔥蔥的林木覆蓋,街頭巷尾、橋堍河畔,也都是綠茵匝地。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西寧市區,但凡有泥土的所在,無不彌漫著綠色。
西寧市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常黎民向記者分享了一則趣事:剛來西寧工作時,每到假期,都會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扛一把鐵鍬,義務植樹。現在,想在西寧植樹,可是一件奢侈的事兒。多少年的潛心播綠,這座城市已經很難“見縫插針”了。
綠,帶來了什么?
西北高原上許多城市的河湖,受自然環境影響,水質大多不佳。而常來西寧的人,都會驚訝地發現:湟水河的水質一年比一年好!無論站在河岸,還是泛舟水中,但見碧水清澈透底,水草、游魚直視無礙。生態部門的監測顯示,湟水流域(西寧段)地表水水質優良率達到了100%!
越來越綠,也讓西寧的空氣越變越好:空氣質量整體優良率已由2013年的60.5%提升到2021年的90.4%。
“生態建設不止凈化了山水與空氣,也讓每個市民變得越來越文明。從少吐一口痰、多拾一張紙、進行一次文明出行開始,每個西寧人都成為傳播文明的使者和展現文明的踐行者。你可以隨便去檢查,無論廣場、公園、車站、機場還是小區,隨便哪一個角落,都很少能看到垃圾。”西寧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霞說。
“這些年,西寧將有形的綠,種在了南北山上,種在了大街小巷間。我們更要將無形的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理念,深深‘種’在西寧人的心間。西寧的綠,不只是外表,更在內里,在骨子里!”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陳瑞峰向記者勾勒了一張全新的“西寧綠色版圖”:到2025年,建成20座公園游園,新增園林綠地7500畝;城市公交車、出租車全面邁入新能源時代;打造獨樹一幟的“無廢之城”……
如果范長江再到西寧走訪,他又會寫出一部怎樣的《中國的西北角》?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04日?04版)
標簽:
- 01 本溪罕王礦業有限公司:綠色礦山建設修復生態帶來美好生活
- 02 進一步提升“三線一單”成果 企業項目建設少走很多彎路
- 03 黑土地是“耕地中大熊貓”! 沈陽一男子非法占用農用地被判刑
- 04 “十四五”時期 遼寧技能人才總量達到565萬人足企業對技能人才需求
- 05 總投資138.7億元!遼陽弓長嶺區釋放投資機會超百億元
- 06 環球頭條:上海昨日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
- 07 環球最資訊丨海關總署:暫停臺灣地區柑橘類水果和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輸入大陸
- 08 新動態:山東昨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例 本土無癥狀感染者36例
- 09 【環球熱聞】透過“站著說話不腰疼”檢討席 看到了什么
- 010 【聚看點】街拍流行 不是“想拍就能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