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熱推薦:中國古代的理想城市什么樣?
【考古中國】?
作者:侯衛東(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資料圖片)
1.北京中軸線的理念從哪里來?
明清北京城中軸線以長達7.8公里的南北向帶狀空間組合體,作為統領全城建筑和控制社會秩序的主線,凝聚了這座城市的靈魂。
作為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思想與營造技術的集大成者,明清北京城具備了此前數千年中國營造城市的所有理念。其總體上方正規矩、重城相套、中軸對稱,采用四合院式建筑,以及“棋盤式”里坊布局。這些特點有著怎樣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
明清北京城的宮城——紫禁城里的太和門廣場。廣場正中南北方向的御道,就在城市的中軸線上。李韻攝/光明圖片
明清北京城是繼承了元大都的城市設計思想。元代以來,都城規劃的復古之風盛行,元大都是按照《周禮·考工記》的都城規劃理念設計的,而元中都、明中都是最貼近《考工記》理想規劃的城市。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的設計理念體現出一種復古與現實的調和,比如以大內或紫禁城為核心的建筑群更加突出南北中軸線,而其外圍離核心區域越遠越彰顯因地制宜的理念。
元大都的前身金中都也按南北中軸線規劃城市,遵循“中軸突出,兩翼對稱”的原則,而金中都的規劃理念直接來自北宋東京城。北宋東京城從州橋到御街一直縱貫到大內,有一條明確的中軸線。如此向前追溯,不難看出,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理念是一脈相承、賡續發展的。
2.中國古代的理想城市規劃是啥樣?
城市的出現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關鍵里程碑,古人通過創建城市,構建了全新的社會秩序。城市自誕生以來,就成為人群聚居之地、資源匯集之處,是天下人向往的地方。以城墻為界限的地域關系,與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族關系緊密結合,居住形式和社會組織之間高度耦合,形成中國古代社會管理和生產生活交織在一起的文化景觀。
戰國時期的《周禮·考工記》,是現存中國古代最早對以王城為代表的城市規劃進行理想化描述的:“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理想的王城由兩重城垣相套構成,大城為邊長九里(約合3750米)的正方形,每面設三座城門,大城四面環抱居中央的宮城。這種理想的城市規劃以大一統國家的王城為基準,諸侯國都城、卿大夫采邑的規格則按照等差進行減殺。宋代以來,學者們根據《考工記》和自己的理解,繪有多種王城布局推測圖,圖中都有貫通全城的南北中軸線,軸線南部通過穿越城門的干道、北部指向宮城。中軸線控制著城市功能單元和道路的空間布局,軸線東西兩側的城區結構對稱、功能元素彼此呼應。現代考古發掘也證實,這種推測是較為準確的。
偃師商城遺址航拍(從南向北)?采自《偃師商城遺址研究》封面
西周時期王都和諸侯國都的總體布局流行橫長方形,以魯國都城為代表的古代城市規劃與營造經驗是對夏商王朝的繼承和發展,很可能是《考工記》理想規劃的重要淵源。比如魯國都城的南北中軸線控制著祭祀建筑的選址、道路網絡的布局和冶鑄工業區的分布,將城市內外緊密連接起來,使整座城市布局秩序井然。歷代大部分城市的營造都是在繼承西周以來城市規劃理念基礎上的創新發展或復古模擬,乃至唐長安城的“棋盤式”里坊布局也是在夏商西周城市的文化基因中融入了當時的理念。
可見,中國古代的理想城市規劃和城市營造實踐之間最契合的就是,作為控制全城布局的主線,南北向中軸線實現了理想和現實的統一。考古發現表明中軸線兩側的建筑往往并不像理想規劃得那樣完全對稱,但體現了追求對稱的原則。中國古代理想的城市形式重在政治和社會秩序的建立與維護,突出體現身份等級差別和政治權力秩序,未必能夠滿足理想的城市生活需求。因此,常常可以從古代城市的布局中看到,自上而下的規劃與自下而上的發展之間,形成了錯綜相間的文化景觀。
3.中國古代理想城市的源頭在何處?
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時代正值中華文明肇始階段,出現了一次廣泛筑城的浪潮。中原腹地,在臨近水源的高阜平坦之地,用黃土夯筑城墻;在城內居高居中之地營造貴族宮室和公共活動空間,民居、作坊和墓地有序安排;干道連接城門,地下陶水管、暗渠或明渠構成完善的給排水系統。河南淮陽平糧臺就是當時最方正、最規范的古城。龍山時代的筑城和宮室營造技術,為夏商王朝城市規劃和營造提供了技術積累,成為中國古代城市營造技術的主流,是重要的中華文明基因。
夏王朝晚期,“里坊式”布局成為理想城市的主要特征。王都偃師二里頭以縱橫多條十字正交的路網結構,將整個都城區劃成網格狀“里坊式”布局,宮城位居中部偏東南。每個網格單元都是面積10萬平方米左右的縱長方形,并且長寬比例接近,路網形成之后不久又分別在每個網格單元的道路內側營造夯土圍墻。二里頭宮城內10余座大型宮殿宗廟建筑排列有序,采用回廊庭院式布局,即是其后數千年官式建筑四合院式布局的淵源。二里頭都邑的規劃理念和營造實踐已有建筑模數的意識,體現了王都規劃“模寫天下”的宇宙觀。新鄭望京樓二里頭文化城邑的選址和規劃理念與二里頭都邑最為接近。其面積約37萬平方米、平面近菱形,城內由道路及其延長線界隔成九宮格式布局,每個單元格的面積約4萬平方米,相當于二里頭王都的縮略版。
元中都內城復原鳥瞰示意圖?陳筱繪圖
至商代,夏代的建城理念得以繼承并發揚。商王朝早期以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兩座王都的營造為引領,也出現了一次廣泛筑城的浪潮。作為王都的鄭州商城,營建在丘陵與平原過渡地帶的高阜平坦之地,臨近河湖等充足的水源,300萬平方米左右的大城(內城)平面為縱長方形,東北角受紫荊山自然土崗的影響形成一個折角。鄭州商城大城東北部發現的垣墻及其延長線,可將宮殿宗廟建筑界隔成多個“宮城單元”。也有學者結合夏商王朝都城布局特征和規劃理念,提出“宮城”應在大城中部一帶。鄭州商城與歷代鄭州城重疊,目前很難對“宮城單元”進行清晰識別和區劃,無法確認其是否存在如二里頭一樣的網格狀“里坊式”布局;但這種將都城按功能區劃分成若干單元的方式,無疑繼承了二里頭都邑的規劃理念。在鄭州商城大城之外,又結合周圍崗地及河湖水系,因地制宜營建了防護范圍達1000萬平方米以上的外城,實現了中原王朝都城的第一次超大型建設。鄭州商城作為商王朝取代夏王朝前后營建的都城,繼承了二里頭的營造技術和規劃原則,又有很多創新和突破,比如因地制宜營建了面積達1000萬平方米的外城,給排水設施更加復雜完善等。其都城規劃和營造體現了商王朝建立者們的理想和追求。
作為商王朝早期的副都,偃師商城是在二里頭夏都附近選擇理想之地平地起建的,既有近在咫尺的二里頭夏都作為模本,又有了營造鄭州商城最早一批宮殿宗廟建筑和宮城的實踐經驗,因而其營造可以更好地體現商王朝初年的建城理想。偃師商城首先營造了面積4萬平方米左右的近方形宮城,宮城居于其中部偏南的位置,之后向外營造面積約81萬平方米的縱長方形大城,從而形成重城相套的結構。早期大城與宮城大體是同一條南北中軸線,且以此對稱有序、布局嚴整地營造了多個近方形功能單元,每個功能單元約4萬平方米。其西南角有一個約3.5萬平方米的府庫類封閉單元,西北角有一個約4萬平方米的倉儲類功能單元,而東南角、東北角的城墻都有與西南角、西北角相似的拐折,由此推測這里也有相應的功能單元。雖然目前還無法確認81萬平方米的大城是否都用垣墻和道路界隔成“里坊式”的功能單元,但可以明確的是,其繼承了二里頭夏都網格狀“里坊式”布局的規劃理念,并且進一步發展了建筑模數意識。偃師商城功能單元的建筑模數明顯小于二里頭夏都的宮城,表明其規格低于真正的王都。其宮城內營建的東西兩組建筑,每組建筑也依然遵循始于二里頭夏都的南北向中軸對稱原則。
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的城市規劃,體現了商王朝“模寫天下”的宇宙觀和對都城秩序的追求,影響后世數千年的都城規劃和城市營造。商王朝中期營建的安陽洹北商城,總體布局更加追求方正規矩、重城相套、中軸對稱、四合院式建筑等,把“模寫天下”的都城規劃理念推向新高度。這種理念作為一種文明基因,歷經后世無數次繼承與革新,一直傳承到明清北京城。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21日?12版)
標簽: 理想城市
- 01 每日消息!青海大通山洪災害已致18人遇難 23人獲救仍有13人失聯
- 02 【天天新視野】北京明年起職工門診待遇不設封頂線 9月1日起個人醫保賬戶定向使用
- 03 天天動態:北京用人單位招用高校畢業生可線上申請每人1500元一次性擴崗補助
- 04 天天快訊:我國科學家揭示嫦娥五號著陸點月壤礦物組成和太空風
- 05 怎樣在網上申購新股?現在申購新股能掙錢嗎?怎么中簽新股?
- 06 b股轉h股是什么?b股轉h股是好事嗎?h股屬于b股嗎?
- 07 787開頭的是什么股票?787開頭的股票會不會破發?688開頭的是什么股票?
- 08 股票年線一般是多少天?股票年線很重要嗎?股票年線是哪條?
- 09 技術性熊市是什么意思?技術性熊市如何應對?技術性熊市一般會持續多久?
- 010 股票綠色的漲還是紅色的漲?籌碼峰綠色和紅色分別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