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 正文

            全球報道:光明文化周末版:許欽文的燒肉觀

            2022-09-02 05:45:30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知味齋】?


            【資料圖】

            作者:曹亞瑟(文史研究者、書評人)

            讀陶亢德《陶庵回想錄》(中華書局2022年6月版)中“我的前半生”部分,他提到1935年創刊的《宇宙風》第一期有一篇妙文,叫《獄中與弟婦論燒肉書》,讓四十年后寫回憶錄時的陶亢德還記憶猶新。

            此文的作者叫許欽文,浙江紹興人,跟蕭軍他們一樣,當年都是魯迅周圍的一幫文學青年。他的第一本小說集《故鄉》就是魯迅親自為他編定的,規格不可謂不高。當年,許欽文入獄是因為他遭遇了一樁冤案。但他并沒有自怨自艾,而是寫下了“論燒肉書”這樣的奇文。也許正是因為他是被冤枉的,所以才有如此雅致也未可知。

            我們知道,在監獄里最緊缺的就是食物,更不用說燒肉了。如果在監獄中例數燒肉的種種妙處和各種做法,牢友們是會天天流哈喇子甚至打他一頓的。許欽文的這篇“論燒肉書”,深諳牢內和牢外對燒肉的不同需求,對燒肉的做法精細到常人容易忽略的地方,讀后讓我這個檻外人都大呼過癮。

            比如,許欽文說:“‘咸魚淡肉’,豬肉固然是燒得淡的好吃,在監牢里卻不能一概而論。因為:一、黃飯粗糙得很,非咸難以下咽;二、咸才可以吃得經濟,菜蔬缺乏,即使自己備足,注視的‘難友’多,也不好意思大塊的亂吞;三、天氣太熱,不咸容易壞掉。——在這里,連家鄉肉都是加了鹽蒸的;蒸葡萄干或者打了碎的腌鴨蛋,也要放上一撮鹽。”難道人在獄中,就不想吃好吃的燒肉嗎?并非這樣,但到哪兒唱哪兒的山歌,“囚糧,雖然量的多少有著相當的標準,質地總是很差的,缺少脂肪,如果只是吃些精肉,好像并非真在吃肉;吃著肥肉才覺得有意思。要燒得咸,肥肉自然比精的難:咸料同時下鍋,肉不容易燒酥,醬油放得太遲,就不會入味;要到差不多肉已經熟,放上咸料再燒許多工夫,那么也酥也入味。”

            切肉、蒸肉也有技巧,要掌握牢內的訣竅:“難友們去廚房蒸咸豬肉——鮮豬肉是買不進來的——固然要把塊頭數清楚,緊緊地記住,也總故意不把皮張割斷,連成一大串,使得不能夠隨便偷取一兩塊。只有錢多的人,要吃得好,才統統割斷,隨便讓人揩點油;因為不把皮張割斷的,揩不得油,管理蒸菜的人要生氣,存心搗亂,不給好好的蒸,就只好吃半生半熟的。鹵被揩油,固然計不得數,往往弄不清楚,究竟少了沒有?!倍遥屠物垼⒁獍逊嗜馇行↑c,“第一,可以多吃幾回,經濟點;還有著重大的關系,就是在難友之間,至少是‘同櫳子的’,‘接見’之后有了食物,總得大家分吃一點。塊頭太大,固然拆不開;而且難友,客氣的多,小的肉會鉗一塊去吃,塊頭大的,往往只是伸一伸筷子,臨一臨情就算。”

            許欽文還教弟婦一個燒肥肉的好法子,就是用腐乳鹵當作醬油。但這適合在牢外做,因為腐乳鹵中有陳粬,易于消化。在牢里,這種腐乳肉就是奢侈品了。在獄中,許欽文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一回“燒甜白”了。具體做法是,“肥肉片中嵌上豆沙,在糯米飯上蒸熟再加白糖的;又甜又油,非常耐饑?!彼辉诔啥汲赃^“燒甜白”,留下很深的印象,但轉念一想這東西不宜在監牢里吃,因為在牢里很少運動的機會,吃過之后不易消化。

            最后,許欽文對弟婦說,你前次送來的紅燒肉,味道實在不錯;可惜是燒蹄子,塊塊帶著很大的骨頭,肉只一點點,吃著不過癮。這種燒羊肉做得確實很嫩,但油太少,味道有點淡,下酒最適宜,配黃飯則太可惜,也不夠刺激。他還勸弟婦以后不要送東西來了,說在“一二八淞滬抗戰”之后,她現在失業,還帶著五個孩子,夠辛苦了。多虧弟婦,他在牢中還能吃上燒肉。

            這篇“論燒肉書”,是我看過獄中論吃的精彩之作。尤其是對監內監外燒肉的不同效果和不同做法,論述之細致、精深,此為僅見。

            許欽文被冤入獄后,還是魯迅托人活動,使他的刑期大為縮減。

            入獄前,許欽文已出版《故鄉》《毛線襪》《鼻涕阿二》《趙先生底煩惱》《西湖之月》《一壇酒》(均為北新書局版)等十幾本著作,是小有名氣的青年作家。這篇《獄中與弟婦論燒肉書》既有獄中吃肉經驗,又回憶了在故鄉時對母親燒肉的印象,是一篇干貨滿滿的好文章,怪不得陶亢德四十年后還記憶猶新呢!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02日?15版)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