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學相遇 與經(jīng)典對話——走進馮其庸學術館
光明日報記者 計亞男
2012年12月9日,是馮其庸學術館正式開館的日子。它坐落在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qū)前洲街道錦繡公園前側,是一座典雅的灰白透景式現(xiàn)代建筑。外墻上的館名是饒宗頤先生用篆體書寫的,十分醒目。“這幢學術館與我們常見的故居不同。從空中鳥瞰,就像是一方篆刻的印章,很別致。”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呂啟祥做了非常形象的比喻。
在開館儀式上,馮其庸說:“我們家鄉(xiāng)提出要建造這個學術館,我覺得家鄉(xiāng)的領導是有超前意識的,是意識到祖國的發(fā)展必然要走向文化繁榮的一步。可是用我的名字為學術館命名,我覺得非常不安,我只希望今后學術館成為一個文化的中心,充分地用來培養(yǎng)家鄉(xiāng)的年輕朋友、年輕的孩子,讓他們走上文化的道路、學術的道路,使學術館成為為人民創(chuàng)造文化、創(chuàng)造文藝的教育基地。”
(資料圖)
學術館開館后,如今已十年有余。它的發(fā)展正如馮其庸所希望的那樣,成為江蘇省一塊知名文化地標、一所弘揚國學的場所。“灼灼其華,成績斐然,學術館成為家鄉(xiāng)的名片。”馮其庸女兒馮幽若說:“看到父親的文化遺產在這里得到妥善的保護和充分的發(fā)揮和利用,我們感到很欣慰,這也是父親最初的想法。”
一塊知名文化地標
馮其庸的故鄉(xiāng)前洲,是從古代江蘇第二大湖——芙蓉湖中浮出來的一片綠洲。20世紀80年代,那里成為我國鄉(xiāng)鎮(zhèn)工業(yè)的發(fā)端地之一。馮其庸常常說,我的根在前洲,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鄉(xiāng)的影響。
“我就是前洲鎮(zhèn)(現(xiàn)改為前洲街道)上的人。具體地講,在前洲鎮(zhèn)后面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有個小村叫馮巷,又叫塘村。我是這個村子上出生的一個農民,我20歲以前沒有離開過這個村和鎮(zhèn)。”馮其庸說。
學術館占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兩層主體建筑面積2300多平方米,總投資2000多萬元。
走進館內序廳,迎面看到的是馮其庸先生的半身像,戴著一副框架眼鏡,慈眉善目,和藹可親。
在學術館二樓第一展廳,安放著一位母親的胸像。這是馮其庸特意拜托雕塑家紀峰雕刻的,并在雕像后背題寫:“永遠懷念我的母親。”
馮其庸求學一生,研究領域十分廣泛,涵蓋中國古典文學、古典戲曲、中國文化史、中國繪畫書法等。學術館為此設置了五個展廳,通過苦難童年、艱辛求學、國專深造、尋求真理、京城履痕、故鄉(xiāng)情濃、提攜后學、金石之父等八個部分,全景式地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跡、學術成就和書畫作品,展品既豐富又精美。學術館還設有圖書文物藏品和多功能廳等區(qū)域。
今年4月,新開館的桂香書屋,是馮其庸學術館的延伸部分,占地面積800平方米,展出學術館開館后馮其庸及其家屬捐贈給家鄉(xiāng)的文物、手稿、名人信札和書畫作品等。
馮其庸生前為建設學術館無償捐贈的文物、手稿、書、書籍等物件1600多件。他的家屬秉承馮其庸的遺愿,先后又向家鄉(xiāng)捐贈藏書兩萬冊,文物及各類證書400多件,深切表達了馮其庸及家人對家鄉(xiāng)的拳拳之情。
“馮老對家鄉(xiāng)的深深熱愛、對祖國的一往情深、對事業(yè)的孜孜追求,都令我們非常感動。”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張慶善說。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常務副院長烏云畢力格認為,現(xiàn)在的馮其庸學術館不僅成為江蘇省的一張知名文化名片,而且還成為了一座國內知名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習基地。
一座弘揚國學場所
2012年10月,馮其庸先生獲得首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頒獎詞是這樣寫的:
“馮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書畫以涵養(yǎng)學術,兼文史而心性雙修。其書法逸筆草草、氣韻幽遠;其畫卷師法古人、洗盡鉛華;其學術結集《瓜飯樓叢稿》三十五卷冊,以紅學、西域學獨領風騷,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欽嘆;其平生書破萬卷,路行萬里,追隨玄奘,十上天山。近年來馮其庸先生倡導國學,弘揚傳統(tǒng),身體力行,垂范后人。”
馮其庸學術館是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永久實習基地。十余年來,國學院和學術館項目合作,共同成長,舉辦了多次國內國際重要學術會議和高端學術論壇,匯集全國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和國外知名學者,深入研討中國古代經(jīng)典、文獻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領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
“用國學可以點題馮先生的學術人生,用國學也能理解馮先生的學術人生。”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孟憲實說,“2005年,馮先生早已辦好離休手續(xù),誰也沒有想到,中國人民大學隆重迎請他出任國學院首任院長之職。就這樣,‘國學’造就了他的又一次輝煌。”
馮其庸為人大國學院設計了最基本的規(guī)范,國學院的課程體系來自馮先生的建議。馮其庸當初倡導三個辦學特色,至今都在國學院施行。一是導師制,加強師生的聯(lián)系;二是游學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培養(yǎng)扎實學風;三是辦國學論壇,領略大師風采,博采眾家之長。
這些課程的設置,與馮其庸在無錫國專的學習經(jīng)歷有著密切的關系。馮其庸曾說:“年輕時候,我讀了‘吾日三省吾身’以后,就每天記日記,每天要回顧自己一天讀了多少書,一天幫人家做事有沒有做對不起人家的事。”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自建院以來,一直秉承馮其庸“大國學”理念,提倡文字、文獻、文明的研究思路,深究“人文學術新路徑”,全力建設“中國古典學”學科。
“馮先生作為國學大家,其國學學術理念的核心是‘大國學’。”烏云畢力格說,馮其庸倡導從理念上,把國學與國家認同結合起來;從學術上,“大國學”的研究必然是跨學科研究。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發(fā)掘中華文明深厚的歷史基礎,探尋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思想源泉,展現(xiàn)中華文明獨具風采的永久魅力。
2007年,在馮其庸的倡導和親自努力下,人大國學院專門成立了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囊括了中國廣大的北方、西北和西南地區(qū)諸民族的語言、文獻以及歷史、宗教、文化,真正完整組成了“大國學”的研究范疇和理論框架,并很快有了可喜的成績。
“當初我也是受馮先生‘大國學’理念的感召,結束了長達十六年的留學生涯,毅然回國籌建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清華大學中文系、清華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教授沈衛(wèi)榮說,“馮先生不遺余力地將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建設成為國學院的一大重點和亮點學科,這一開創(chuàng)性的壯舉對中國人民大學乃至在中國國學的發(fā)展史上,都有其特殊和重要的意義。”
走出馮其庸學術館,在隔河相望的草坪上,矗立著一尊馮其庸的塑像,只見他腳踏碧綠的草坪,杖策孤征。正如無錫市惠山區(qū)區(qū)長程松所說的那樣:“馮其庸先生作為惠山的杰出鄉(xiāng)賢,以‘行走天地間’,遍歷名山大川,造就了一個文化學術的傳奇,成為中國國學的一面旗幟。”
“馮先生是我父輩最有名望的鄉(xiāng)賢、長者。每次見到他,鄉(xiāng)音、鄉(xiāng)情就如春風般拂面而來。馮先生溫潤、儒雅、樸實、堅毅的江南讀書人模樣,是已經(jīng)逝去了的一代江南文人的杰出代表,留給我們美好的回憶。”沈衛(wèi)榮感慨地說。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0日?09版)
標簽:
- 01 兩大主題彩繪車,全新繽智開啟“酷創(chuàng)周末快閃計劃”
- 02 滴滴公布上架后首份季報:一季度營收 427 億元,同比增長19.1%
- 03 我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yè)突破5000萬戶
- 04 宋某某(男,34歲),終身禁入!
- 05 九公主又美又颯最新章節(jié)(九公主下凡記)
- 06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成員、副主任陳繼興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審查調查
- 07 臨港新片區(qū)管委會主任陳金山:新片區(qū)正在加快洋山港擴規(guī)模升級 吞吐量目標為4000萬標箱
- 08 免費幫你帶娃簰洲灣鎮(zhèn)暑期“希望家園”開班
- 09 “玉”見萬年中華文化 《尋古中國·玉石記》開播
- 010 精工鋼構:上半年累計合同金額111.9億元 同比增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