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聚焦 > > 正文

            同益村的“窮帽子”摘下來了 讓這個原本貧窮的偏遠山村充滿了生機

            2022-09-16 10:37:48來源:遼寧日報

            清晨,大連市普蘭店區同益街道同益村村民孫美華同往常一樣來到班車接送點。“上下班有班車,按月領工資,俺現在跟城里人一樣。”孫美華高興地說,她現在的身份是村香菇大棚園區員工,從她家到園區只有15分鐘車程。在一排排高標準棚室內,上百名村民忙著提筐采摘香菇,采購商來來往往,讓這個原本貧窮的偏遠山村充滿了生機。

            同益村曾是大連市掛號的低收入村。在各級政府的幫扶下,同益村發展起蔬菜、水果、養殖等特色農業。2020年年底,按照低收入村退出標準,同益村的“窮帽子”摘了下來。

            去年年初,村“兩委”班子換屆,于勝昔當選村黨總支書記。

            上世紀90年代,于勝昔來到大連打工。他腦瓜活,肯吃苦,打拼多年后,創辦了兩家公司。于勝昔富了,但他沒有忘記家鄉,曾多次捐助村里發展各項事業。

            鄉村要振興,特色產業是關鍵。于勝昔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與村“兩委”研究為村里找到可持續發展的規模化產業。經多方考察,村里決定發展香菇產業。

            于勝昔投資600余萬元,對村里的大棚區進行改造,引進先進的香菇溫室調控設備,購進優質香菇菌棒,聘請養菇專家擔任技術總監……

            今年4月,園區陸續出菇,供不應求。據估算,今年產量可達100萬公斤,銷售收入達700余萬元。

            “發展產業的目的,就是要帶動村民同走富裕路。”在村“兩委”的籌劃下,村里成立了香菇專業合作社,有40余戶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園區還帶動農戶建起香菇大棚,合作社負責提供技術指導、供應菌棒、銷售香菇。到年末,將有近60戶農戶建棚種菇。此外,村里將安排180名農民到園區打工,每人月工資達3000元以上。

            為延伸香菇產業鏈,村里建起可存放10萬公斤香菇的氣調庫和日處理2萬公斤香菇的烘干庫。此外,年產300萬根菌棒的加工廠也即將投產。

            標簽: 大連市普蘭店 特色農業 香菇產業 規模化產業

            上一篇:每日簡訊:第九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在韓國仁川舉行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