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聚焦 > > 正文

            當前觀點:丘成桐等四位科學家亮相公益科普 點亮青少年科學夢

            2022-08-17 15:51:29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郭可欣

            “科學是引領我們發展最重要的動力。我希望全國中小學的青少年學習科學、熱愛科學,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好準備。”近日,在中國青年報聯合抖音平臺共同發起的暑期知識分享活動——“抖音夏日光合季”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管曉宏深情寄語青少年。


            (相關資料圖)

            做過木工、樂手等多個工作,最后用借來的教科書自學,考上清華大學自動化專業。談起自己的這段經歷,管曉宏院士表示這對他“今后的發展還是很有益的”。管院士以正在陜西省榆林市建設的全球第一個智慧能源站為例,表示除了解決科研當中的理論問題、方法問題以外,還有一些工程問題需要解決,他本人的工程建設背景就非常有用。

            藝術的思維能夠啟迪科學的想象力。管曉宏院士認為青少年應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比如理工科的同學,學習當然要以理工科的基礎課、專業課為主;藝術類的通識課也要學習好。”

            為進一步傳播科學知識,加強科普工作,“抖音夏日光合季”活動邀請了包括管曉宏院士在內的四位科學家,通過兩分鐘左右的科普視頻向青少年講述科學知識。其余三位科學家分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文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教授劉合,國際知名數學家、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

            對于趙文智院士來說,直到上大學,他才知道什么叫做“地質學”。什么是石油、什么是石油地質,通過系統的學習,他對自己所學的石油地質專業才有了一個完全的了解。“只要你能夠花足夠長的時間,這些知識自然都會進到你的腦子里。”無論是冷門專業還是熱門專業,只要你能夠把知識學得最系統、最扎實,能夠做得很優秀,那么“你在冷門和熱門專業里都能取得成功”。

            丘成桐教授則從教育的角度談及對青少年知識的培養。“現在很多國內的中學愿意從初中開始培養那些天賦很好的學生,這是沒問題的。”他表示,最重要的問題是,在這段時間里,要能夠把學生最有能力、最有才華的部分激發出來。

            1949年,丘成桐出生于廣東汕頭;1976年,證明世界級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開創了“幾何分析”這一嶄新的研究方向;1982年,獲得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的華人數學家。如今,這位享譽國際的數學家選擇回到清華大學全職任教,他希望大家能夠為了中國數學的前途一同努力,讓我們國家的數學能夠到世界最前沿,甚至帶領世界的走向。

            作為石油工作者,劉合院士關注的是國家能源安全問題。截至2020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近7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40%。劉合院士提出,在“雙碳”目標下做好能源問題,青少年首先要樹立節能觀,其次,要關心國家能源安全問題的方方面面,不斷加強知識的豐富性,不斷體會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這才是我們該追的星”“不管哪個專業,只要學精,就可以出頭”“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學習科學,熱愛科學”......這些視頻在抖音發布后,獲得了許多討論,一些網友在評論區留下這樣的留言。

            活動主辦方負責人表示,通過公益科普,點亮青少年的科學夢想,讓孩子們的目光投向科技發展的最前沿,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從而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這正是本次活動的目的所在,也是意義所在。

            標簽: 青少年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