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打造果蔬產業“地域名片”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農產品加工業,一頭牽著農業和農民,另一頭連著工業和市民,既與農業密不可分,又與工商業緊密相連。同時,農產品加工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地區農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江蘇農產品資源豐富,但市場定位多以中低檔大眾化產品為主。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農業整體質量和效益,江蘇發揮自身農業特色,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一批批項目的落地生根,成就了一個個新的增長極,不僅實現了農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轉變、由數量增長向質量和效益提高的轉變,還全面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滿足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打造特色產業“地域名片”
7月下旬,連云港贛榆區的空氣里飄散著陣陣果香。站在該區黑林鎮富林村萬畝果園觀景臺上遠眺,一望無際的獼猴桃藤蔓爬上一根根水泥支撐樁,順著起伏的山勢綿延不絕,藍莓園、葡萄園規劃整齊,翠綠的黃桃樹一字排開,一顆顆金黃的黃桃掛滿枝頭,讓人垂涎欲滴。頭戴草帽的果農們穿梭在果樹下,小心翼翼地將果子摘下裝進背簍。果園門口,果農熱情地招呼著前來果園基地洽談購買水果的顧客;直播平臺間,漂亮的姑娘賣力地向大家介紹著果子的品質;更多的果農則把剛采摘的新鮮水果裝車送至附近的水果罐頭加工廠,工人在對桃子進行分揀后,制罐車間再加工生產成各式黃桃罐頭,銷往海內外。
這一幕是贛榆區百里荒山丘陵上發展特色水果產業的一個場景,也是贛榆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區以鄉村振興為引領,瞄準綠色經濟目標,打造標志性農業重大項目,建設了橫跨三個鎮的“四季田園”現代農業示范區。為提高產業附加值,園區實施綠色高效種植,特別引進了特色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包括藍莓收儲加工、黃桃罐頭深加工項目、獼猴桃冷鏈物流項目等一批綠色產業。在近期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公布的2022年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創建名單中,贛榆區現代農業產業園位列其中。
在我省,通過打造果蔬產業“地域名片”給地方經濟帶來提升的遠不止贛榆一地。6月中旬,記者來到徐州峰運達食品有限公司張寨鎮峰運達果蔬深加工項目種植基地,該公司一位工作人員正在指揮種植戶將一個個剛出土的洋蔥進行分揀、裝袋、裝車,送往加工車間。“與從前摘下來就賣不同,我們現在有了精深加工能力,附加值更高、競爭力更強。”該工作人員介紹,作為今年新開工建設的省級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張寨鎮峰運達果蔬深加工項目總投資8000萬元,去年年底項目落地后,經過幾個月的緊張建設,預計投產運營后年產值可達8000萬元,將帶動周邊3個鄉鎮18個行政村發展現代農業,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120余人。
引入“中央廚房+”與時間“爭”鮮
生鮮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需要幾道加工工序?花費多長時間?每天清晨8點,位于淮安的百斯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批批有機青菜、蘿卜、胡蘿卜等農產品源源不斷地從果蔬基地運進來。工人們站在制作臺前,對蔬菜進行分揀切段,切好的蔬菜通過傳輸帶推進清潔設備內進行多層次機械化清洗,然后再進入中央廚房進行產品加工。
“基地送來的果蔬立馬清洗包裝,一般幾個小時后就能發貨。但百斯特打造了中央廚房后,最短只需80秒,消費者就能吃上營養健康全程可追溯的美食。” 百斯特工作人員劉敏介紹,生鮮農產品的安全、品質、新鮮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為解決食品保“鮮”的問題,百斯特中央廚房從農民的培訓開始,到中央廚房的標準化加工,再到后期的物流運輸、市場銷售,建立了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的整條產業鏈,通過餐飲工業化來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讓農產品變得不再“千品一面”。
通過中央廚房對農產品深加工提升附加值的案例在江蘇并不少見。為配合羅森江蘇快速發展的布局需要,滿足南京區域門店對鮮食的供應需求,去年南京江寧區方便食品加工項目開工建設。記者從南京江寧農業農村局了解到,該項目將生鮮食材通過冷鏈運輸到中央廚房,再通過一系列加工制作成冷鏈盒飯、熱鏈盒飯、中西面點等鮮食產品,同時針對市場定制開發家庭廚房、企事業單位、學校食堂的營養配餐,日產能可達30萬份,滿足周邊1000家以上門店的鮮食供應,僅在2021年產值就達1億元。
尋找傳統養殖業的“新”機遇
在一次次項目實踐中,越來越多的農戶認識到,農產品深加工是加速富民興村進程的有效途徑,更有農戶認為:“農業不加工,等于一場空。”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愿意嘗試在熟悉的領域中尋找致富的新路子。
夏日的正午,在揚州高郵市潘陽村一處養殖場內,養殖戶劉學東忙著指揮工人建設鴨舍。“半個月前,剛有1000只鴨子出欄,最近趁空當,再建幾間新鴨舍,這樣可以多養些鴨子。”雖然疫情對肉鴨養殖造成了一定影響,但他看好行業前景,堅持擴大養殖規模。
“鴨的一身都是寶。”看著河邊一只只肥碩的鴨子,劉學東說,近年來,稻田套養的生態鴨成了市場的香餑餑 ,村里一邊發展有機水稻種植,一邊嘗試在稻田養殖生態鴨。去年村里在新技術的帶動下,養殖的3000只生態鴨被搶售一空,收益超8萬元,還申報了自有品牌的有機大米商標。此外,養殖場附近還新辦了食品加工廠,工人們對肉鴨進行脫毛、分割、速凍,然后再裝箱運至全國各地。在食品廠不遠的鄰縣——寶應打造了山陽鎮羽絨加工集中區,在羽絨服加工車間,肉鴨身上脫下的鴨毛經過清洗、烘干、分揀等10余道工序后,變成一件件漂亮羽絨服的填充物。
如今,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加入精深加工行列,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加速進行。為穩產保供,今年連云港的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清單中,灌南縣的溫氏食品有限公司項目將建設7個肉雞養殖場、4個種雞場和1個飼料廠、孵化場、屠宰廠及食品加工廠。目前,占地150畝的種雞三場項目投資達700萬元,預計到年底實現投產,投產后年產1200多萬只白羽種雞,可帶動當地100余人就業。
- 01 環球播報:【世界說】“良藥”還是“毒丸”?多家美國媒體唱衰《通脹削減法案》
- 02 環球新資訊:北方雨水來消暑 降雨波及10余省份
- 03 全球熱點評!高溫紅色預警繼續發布!7省市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
- 04 滾動:全球連線 |(美國人權劣“跡”)重訪美軍在喀布爾的血案現場
- 05 當前觀點:丘成桐等四位科學家亮相公益科普 點亮青少年科學夢
- 06 精彩看點:在希望的田野上 | 葡萄豐收香滿園 各地客商收購忙
- 07 熱門看點:美國在敘利亞盜搶資源 行徑惡劣
- 08 大商所:稅收改革全面發力縱深推進高質量發展
- 09 多家跨國車企成立“作戰指揮室” 芯片短缺危機正在緩解
- 010 超60億元!首批三只保障性租賃住房公募REITs正式發售